萬能雜貨店/徐夢陽

  • 2022-03-29

 非都市的地方,總存在著一種萬能雜貨店,套一句廣告詞來說,這間店什麼都有,什麼都賣,什麼都不奇怪。而這樣的雜貨店,經常是附近居民,日常供需之所在,有些甚至化身為車子,到偏鄉或山上地區販售商品,成為當地居民的重心。而有些地方則是有店面,然後店家可以從四面八方進貨,只要你想的到的東西,他幾乎都有賣,如果沒賣,他也會去幫你調貨調到。所以,這類型的雜貨店,幾乎都是我們這些學生流連忘返的地方,因為有一塊錢就可以打彈珠,或是買小點心,那時候總覺得自己很富有,幾塊錢就可以發揮很大的作用,還可以抽到好的獎品。

 而我們家附近的雜貨店也是如此,雖然不是開在都市裡,但生意也是很好,老闆也很有生意頭腦,懂得進哪些客人比較會購買的貨,然後也打理好自己的店面。而我們短短一條路,就有三家雜貨店,一間結合學生用具,裡面還有電動玩具,另一間則是結合電器行,然後打彈珠與抽獎,以上這兩間因為鄰近學校,所以都可以幫忙找上課需要的東西,例如,那時候有自然課需要養蠶,然後觀察蠶的變化。對我們來說,那是課程,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因為除了小狗之外,大家可能很少會去養其他寵物。而另一家雜貨店主打日常用品,也會賣一些學生會用的東西,三間比較起來價格都平易近人,大家各自有擁護者,但也不排斥合作。

 而這些雜貨店在今日都已經因為種種因素而收起來,有些因為家裡因素,顧店的已經老成凋零,另一則是家中的人不肯接,因為實在太累,還有一個則是因為要蓋公園,政府徵收土地,所以就是要搬家。後來我到外地讀書,這些店家收掉的情況我比較不知道,不過現在還是會想起那間店,想起這些店所對我們的幫助。在便利商店尚未興盛的時候,它成為一個很重要的地方,因為在地居民的柴米油鹽醬醋茶都是需要的,有需要就有市場,所以這些雜貨店也不是偶然才有的,不過在地方書局、咖啡廳等還困乏的時代,這些雜貨店是有需求性的,畢竟需要什麼,沒有今天方便,可以直接叫外送,以前也只能硬著頭皮送,然後保持運作。

 我喜歡在這樣的雜貨店中逛,因為偶爾會挖到寶,當然,他們都有自己的處事之道,例如東西要怎麼擺放,或是可以找到比較低價的東西,最重要的還是可以買的到東西,現在便利商店也走向這樣的感覺,所以才會設置廁所,收納櫃也是她買的,她應該是用計畫或是學校的錢才能繼續維持下去,也可以讓彼此感情變好。

 今日的便利商店,逛起來就沒有過去市場內的雜貨店那麼驚奇,因為裡面的東西很制式化,對於這樣的事情我也只能預防,當然有要給予相對的保障。當然,也有不少復古的地方,它幾乎都是靠著自己的感覺者,然後它在電影裡面的一一執行,而那些雜貨店也開始消失,因為種種原因,新型的商店也取代了傳統的便利商店,久而久之,人類會淡忘,但是萬能雜貨店的精神則是被延續,沒有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