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傳聞有旅客為拍攝馬祖落英繽紛景緻,擅自搖晃桃花,以追求花瓣飛揚瞬間鏡頭的絢麗。地區的觀光景物為彼我共有的公共財,是大家共同享受的資源;若單憑一己私慾而破壞,不僅遏阻他人欣賞的權利,更凸顯出猶乏共好的公德心思維。
觀光資源因遊客缺乏公共意識而受破壞的情形屢見不鮮,造成許多的遺憾。像是曾因金城武而聞名的台東伯朗大道,假日人潮絡繹不絕,但也致使許多遊客任意棄置垃圾,甚至將車輛停放在田埂阡陌間,污穢物與擁擠的交通影響農民生活的品質;又如有最美車站之稱的多良火車站,因鄰近海洋,山海的美景吸引大批訪客,但也帶來許多垃圾,鐵道旁的溝渠都佈滿紙屑、瓶罐、菸盒,甚至被風吹落的雨傘也不在少數;高雄燕巢區為國內最密集、歷史最悠久的特殊地景泥火山,但因維護工作的不完善,復加上遊客隨手丟垃圾、偷挖泥漿,以致數量不斷減少,目前僅存不到日治時期的半數。這些地破壞不僅大掃興緻,也不受歡迎。
我們深深的感到,缺乏公德心的人是不受社會歡迎。每個人都有私慾,想為一己多謀些福利是無可厚非,也不難理解,但前提仍須建立在不能影響他人權利的大纛之下;當行為的表現會對他人造成困擾、破壞、剝奪等侵害的情形時,就應站在同理心的角度仔細斟酌。若每個人都存懷自己一點的破壞不會對整體有太多影響的心態,整體集合起來就會變成是一個無限大的傷害,因個別的自私而造成集體的損失,個別的理性造成集體不理性。洵是,沒有人會希望看見自己的權益因他人的使用或參與而受到影響,也不會願意與破壞者打交道,因為這是阻礙社會進步的絆腳石。
因此,公德心的力量,尚須仰賴鄉親們公共意識的凝聚,才能共同維護家園。社會的冷漠是對整體公共力量最大的傷害,倘人人都持自掃門前雪的自利思維,見到有人踰越規定或是破壞社會利益,卻認為與自身無直接的相關而未予以舉發或阻止,將不啻是讓有心者有機可乘,且踰矩程度日益擴張。誠如許多地方觀光景點受到破壞,除了遊客本身有待水準的自我提升,在地的草根力量凝聚意識就變得相當重要,共同思索如何提升與維持既有的發展量能,自己家園自己救。
《論語》嘗曰:「不學禮,無以立。」公德心是為人處世與立足的重要憑藉,也是城市發展共榮共好的元素。我們期許,遊客來訪時能將心比心,把美好的感受也能和後人共同分享,讓這份感動永續常存;也願鄉親們能挺出公民道德的胸襟,一同來捍衛這塊讓我們驕傲的島嶼。
社論/公德心讓地區共榮共好
- 2022-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