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疫後馬祖旅遊餐飲創新升級

  • 2022-03-10

 不論團遊或是自助行,特色美食、小吃或是人氣餐飲也是遊客選項之一,隨著馬祖旅遊知名度打開,客源流量穩定成長之後,食宿提供及服務品質提升,必須有所轉換,今年在疫後時期,從圓山大飯店董事長、總經理馬祖尋找食材,至台灣旅遊交流協會與國宴大廚、米其林餐廳名廚觀摩交流,以及馬祖國際藝術島起跑,推廣味蕾實驗室,在在呈現區域餐飲招牌建立重要性。

 推動馬祖食宿輔導管理品質升級暨行銷策略研究計畫,保留在地風味,協助餐飲業者進行美味創新及強化技能,讓遊客不僅能品嘗馬祖美食,更能感受餐廳整體廚藝提升及好客的精神,迎接疫情後旅遊產業的復甦。

 隨著外食及旅遊客源翻倍增加,馬祖逐漸興起在地特色料理,開始翻轉大型餐廳長期台灣輸進冷凍食材菜色,我們樂見這是在地特色餐飲的升級,也是可長可久的經營之道。我們建議中大型餐廳破除冷凍大菜,持續在地風味菜餚,並搭配主食麵、飯,建立馬祖餐飲招牌。

 面對變動的未來消費,經營者必須重新評估、預測市場環境及消費需求及期待,而非店面開張,拉起了大門,顧客就會自動上門及等候光臨,必須燒起不一樣的菜色,才能吸引顧客腳步;遊客增加,要做相對的因應。我們認為,業者對改變評估及預測,很難走出過去處理較不費工樣板大菜框框。

 消費的改變,消費客源品味已不是過去大魚大肉傳統觀念,按傳統習慣,宴客過度注重盤數、大菜上桌,以現今飲食觀念,既不符合健康養生,更不合於輕便美味可口。長遠來看,另一些影響因素是競爭者改變及經濟力、消費力以及社會期望的改變,地方業者在這種消費市場評估、預測也要予以強化、吸收,走出新的方向。

 從精緻套餐、無菜單小吃再度竄起,這都是潛在、間接競爭者,原本不大的消費市場,勢必被瓜分,提供滿足不同基本需求。經濟、消費力改變,台馬往返頻繁、出入方便,馬祖已不是過去封閉,台北的消費方式,精緻、口感、特色及環境用餐享受感,無形提高在地消費力升級;再者,公教族群的經濟力,只要有特色、口味再搭配精緻,走平價路線,相信有它一定程度客源。

 消費者期望的改變,業者觀念、手法、策略也要改變,兩者沒有交集,在地人回家吃晚餐,遊客還是走吃旅遊餐,地方大型餐飲業如何爐灶保持火熱,等候越久,業者支付拉大,留下的只是一塊店名招牌。隨著對外輸運管道多元、便捷,馬祖食材取得比以前方便,我們期待業者多從在地材料取得、菜色變化及傳統點心都可上菜,因為這才是遊客驚艷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