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電視上有一則綠色和平組織的廣告,主要是募集推動減塑的經費,但影片中海洋生物誤食塑膠物品或被纏繞致死的畫面,頗令人怵目驚心,人類一個自私或方便的小動作,卻殘害海洋生物的生命,破壞你我生活的環境,多數的人不是不懂這個道理,只是圖一時之便,因此推動減廢必須更用心,地區環保單位在一些飲水機裝上計數器,教育意義大於實質意義,但多一個人領會這個道理,我們的環境就多一個機會。
快速方便的年代,開啟了大量用過即丟的廢棄物時代,誰曾認真想過生活周遭充斥用過就丟的東西到底有多少,舉凡買東西吃東西的包裝袋、碗筷、喝杯水、吃個點心、用的洗髮精等,滿街充斥的手搖飲料店或便利商店中的瓶瓶罐罐,都是未來污染環境的一部分。
曾經有人以為這些不是用過可以回收,這樣就不會污染了,這幾年在台灣推動環保杯租賃的環保型社會企業「青瓢」,其創辦人林志龍就表示回收率高,不代表產生的污染就降低,當我們回收一個塑膠杯,只代表著它進了回收體系,杯子的生命卻不會就此就劃上句號。回收後的杯子會面臨「回收成本」的問題,如果成本過高,後期處理方式往往不如想像中環保,一樣會消耗環境資源,有些回收物甚至沒有再被利用,就直接進了焚化爐。他指出重點不只是把容器回收,而是要重複使用(Reuse)這些容器,才能取代每一個你製造的新垃圾,盡力從源頭減量。
正因為這樣的概念,青瓢推動環保杯租賃的服務,現在概念逐漸被認同,台東環保局就開始從離島的蘭嶼及綠島推出租賃環保杯服務,遊客如果忘記帶個人的杯具,租借後只要在離開時歸還即可,機場就設有自助式的借還站。另外新竹也推出環保消費借杯杯,號召商家一起加入,提供甲店借乙店還的方便服務。
減塑減廢不要想成是一件麻煩的事情,過去有些推動零廢棄的人,總喜歡展示手做的生活日用品,似乎不自製就不環保,讓許多沒時間的人覺得麻煩就放棄。但零廢棄生活運動的創始人Bea Johnson卻認為這是錯誤的傳達零浪費的理念,她解釋要過簡單的生活並不需要花更多時間,不會使生活變得更加複雜,反而會變得更簡單,節省時間,精力和金錢,而且對環境的影響也較小,像是購買無包裝、且加工最少的產品,用可重複利用的包裝,向膠囊咖啡機說再見,使用手動過濾杯(無紙)來取代,隨意外食也無妨,只需隨身帶餐具或食盒。
環資局今年一月在五台飲水機安裝計數器,計數器以公升為單位,每增加0.6公升等於減少一個寶特瓶的使用量排出,安裝後第一個月超過五千公升,換算實際減少八千三百多瓶裝水,也許未來可以搭配店家提供環保杯租借服務,只要在機場及碼頭裝設借還站,就可以減少許多一次性飲料杯使用機會,理念正確也要執行方便,給使用者更多的方便,誰都願意舉手做環保,共同保護我們的島嶼環境。
社論/環保減廢 馬祖邁出一大步
- 2022-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