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蘇布倫號沉船事件 是馬祖重要水下文化資產

  • 2022-02-22

 由文化部文化資產局主辦、連江縣政府文化處執行的《沉睡東引海域120年鐵坑的秘密—蘇布倫號主題展》,18日在東引鄉盛大開幕。展覽將展館打造成蘇布倫號船艙意象,使觀眾身歷其境。另以投影方式展示蘇布倫號沉船動畫,將救生小艇造型作為展示櫥窗,還原當時蘇布倫號沉入海底之場景,讓民眾更瞭解在地歷史與水下文化資產的重要價值。 

 「蘇布倫號」為1900年註冊於英國之貨輪,1901年初次航行遠東地區,於返航從上海經香港開往倫敦,行至東引北固礁一帶觸礁沉沒,事發當時獲當地漁民救援,貨物及乘客船員全數均安全撤離。因為蘇布輪沉沒之處,位在西引土塘南方的一處海蝕溝,由於該海蝕溝是鐵船沉沒之處,在地居民稱之為「鐵坑」。沉船事件促使清朝海關於隔年(1902年)籌建東湧燈塔,1904年落成後沿用至今,蘊含特殊歷史意義。

 2013年經東湧社區發展協會向連江縣政府申請補助,進行蘇布倫號沉船勘查;2014年與臺灣海域安全潛水協會進行第二次勘查,並打撈起16件沉船遺物,經連江縣政府向文化資產局提報文物登記資產。由於蘇布倫號沉船遺址對於當時年代之造船史、航運史、貿易史具有重要研究價值,2018年文化部依《水下文化資產保存法》予以列冊,彰顯其重要性。去年文化資產局、連江縣政府文化處,開始進行東引「蘇布倫號主題展」展館籌備工作,並在日前正式啟用。

 「蘇布倫號主題展」,展覽內容包括展館一樓的「海上救援奇蹟」、「尋找沉船真相」、「敲開時光膠囊」、「窺見海底秘密」及二樓的「瑤波浪湧的小島」、「留住海洋記憶」、「歷史就在眼前」、「大海永遠相連」等8個主題,透過精彩有趣的多媒體互動、擬真沉船船艙體驗等,引領民眾瞭解蘇布倫號「有形」的船體樣貌與「無形」的歷史文化價值,寓教於樂,適合全家大小一起來觀賞。

 水下文化資產可以說是一座廣義的博物館,這些保存在水下的文化遺存,記錄了各時期人類生活所發展出的智慧、技術或能力,真實的反映出船舶航行過程或是當時的社會和經濟狀況,如貿易和戰爭等。由於沉沒於水下的古代沉船、遺物或是遺跡船,都是長期原狀封存在水下,完整地為後人提供許多有關當時航海、造船、貿易、工藝技術,農工產品以及歷史事件等方面之訊息,對人類歷史和文化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

 古老的沉船和沉沒的遺址,充滿神祕的水下世界,總是令人充滿好奇。文化部文化資產局自95年起進行台灣附近海域水下文化資產總體價值評估,其中已經辨識確認為沉船等目標物者共計20處,6處已完成水下文化資產列冊,其中一處沉船遺址就是在東引附近海域。蘇布倫號沉睡東引海域120年的秘密,其水下文化資產是形塑馬祖海洋文化非常重要的一環外,也是東引未來重要的觀光文化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