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讓馬祖話重回家庭第一語言

  • 2022-02-21

 今天是「國際母語日」(International Mother Language Day),提醒了世人母語傳承議題的重要性與急迫性,近年馬祖話已經出現斷層危機,讓馬祖話重回馬祖家庭的第一語言,是我們這一代馬祖人的使命與責任。

 現在大多數馬祖年輕人已經無法流利說馬祖話,只能勉強擠出幾個日常常用單字或句子,突顯了馬祖話的傳承問題。語言不只是語言,語言也是文化的載體,馬祖話的傳承危機,不僅是母語消逝的危機,更是馬祖文化與認同的危機。

 不單是年輕世代的學子不會說馬祖話,多數馬祖年輕爸媽其實本身馬祖話也不太會講,由於年輕爸媽自己的馬祖話能力是會聽不會說,因此現在很多馬祖家庭的第一語言已經是國語,爸爸媽媽跟小朋友都是透過國語在互動交流,而不是馬祖話,在這樣的語言環境中,年輕世代要會說流利馬祖話幾乎不可能。

 一個母語是否能延續傳承,關鍵不在於學校一個禮拜多安排了幾堂母語課,也不在於是否有花了幾百萬做母語研究計畫,關鍵就在家庭是否在使用母語。我們從馬祖話的歷史軌跡來看,早年在學校講馬祖話要被處罰的那個年代,那個世代的馬祖學生,全部都會講馬祖話,沒有人因為學會了講國語或被處罰,而不會說馬祖話;另一方面,當學校開始上馬祖話課程時,這個世代的學生卻幾乎沒有人會說流利馬祖話。問題的關鍵在哪裡?關鍵不在學校,而是在家庭,家庭是否說馬祖話,才是馬祖話能否延續的關鍵因素。

 如果這一代的馬祖人福州話會聽不會說,那麼下一代的馬祖人將不會聽也不會說,現在母語傳承最關鍵的世代,就是馬祖話十分流利的爺爺奶奶這一代,如果爺爺奶奶願意在家中都使用馬祖話和孫子孫女溝通,相信會說馬祖話的年輕世代將會越來越多,馬祖話將能再次振興。

 另外,國際母語日今年的年度主題是「利用技術促進多語言學習:挑戰與機遇」(Using technology for multilingual learning: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新科技已經成為年輕世代新的學習工具、新的溝通管道,特別是在COVID-19疫情期間,很多的人際溝通、社交活動、會議討論都轉移到數位平台上,善用科技將能幫助年輕世代學習馬祖話,包括使用YouTube影音串流,臉書好友分享、LINE社群互動、AR、VR、元宇宙等,重點不是有多酷多炫的馬祖話影音體驗,而是透過這些新科技,讓馬祖話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會說的不說,馬祖話就會斷層;會說的多說,馬祖話就能傳承。我們期望能有更多會說馬祖話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在家和孩子說馬祖話,讓馬祖話重新成為家庭裡的第一語言,為年輕世代建構一個馬祖話的環境,接續傳承馬祖的島嶼音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