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擺暝是馬祖重要的文化資產與觀光招牌

  • 2022-02-13

 新春年假結束,接著馬祖四鄉五島各廟宇擺暝活動接力登場!馬祖為多神信仰,昔日討海維生的馬祖人習於向神明尋求慰藉,人與神具有緊密關係,寺廟密度極高,四鄉五島總廟宇數量約達80間。廟宇如在地之小型博物館,蘊含各種豐富的故事,廟宇做為當地信仰、人文及聚落發展中心,並延伸神明傳說、廟宇建築、藝術文化至傳統慶典儀式。

 在馬祖過年,鄉親們最重視的不是除夕、春節,而是農曆正月十五前後元宵期間的「擺暝」和「迎神」活動。「擺暝」是福州話,當地口語音近國語的「北漫」;「擺」是陳列、擺放的意思;「暝」即是「夜晚」之意。所以「擺暝」意為在晚上擺設好供品開始祭神到隔天的儀式;還有另一個寓意指的是,不同的地方宮廟排在不同的夜晚來舉行酬神祭祀活動。

 馬祖四鄉五島「馬祖擺暝」活動,是馬祖人最隆重的傳統祭典。「馬祖擺暝」隨閩東原鄉地區移民傳至馬祖,並於在地傳承多年的風俗,已因地制宜形成獨有的地方文化,每逢擺暝辦理期間,眾多旅外鄉親返鄉,傾盡全島之力參與遶境,聲勢浩大,至今仍保留傳統敬神儀式,充分展現民間生命力、自發力量與社群凝聚力。

 馬祖擺暝與馬祖鄉親息息相關,活動期間,男女老幼、離鄉背井出外打拚的遊子,共同參與擺暝文化祭,大家祈求、感恩過去一年的豐收,更為來年祈福。擺暝,其實才是馬祖最重要的節目,農曆過年不見得人們會回鄉團圓,但是這時候可是會召喚許多旅外鄉親回馬祖,一方面回來看看家人們,一方面也為一系列迎神敬神活動作準備。隨著旅居台灣各地的鄉親陸續返鄉參與擺暝團聚,讓原本人口外流嚴重的村莊變得人氣旺盛。這時候,馬祖農曆年節的氣氛才真正熱絡了起來。

 馬祖擺暝祭典習俗由來已久,鄉親社友的投入,深化為馬祖祭典文化最大的特色與力量,並獲得文化部登錄為重要民俗,並正式登錄為全國第21項重要民俗,成為馬祖地方重要的文化資產。近年來,廟會活動設法結合觀光已經成為各地風潮,宗教文化的形成在於日積月累,各地因為風俗與人文的差異,讓各地的文化產生差異,而這也是吸引觀光客最大的賣點。國內外有許多將文創成功結合觀光的例子,現階段的馬祖應加入更多的創意發想,進而將文化創意與觀光結合,逐步為馬祖觀光再造新機。

 節慶活動中最重要的人文風景是傳承參與,節慶活動是用文化的原動力連結上一代人與下一代人,而節慶旅遊則是用文化的吸引力連結在地人與外來客。馬祖擺暝文化獲得國家重要民俗的殊榮,是馬祖一代又一代用心守護傳統的成果;未來,除了繼續承襲傳統、重視擺暝文化外,也要藉由「馬祖擺暝」,讓更多人共同認識馬祖獨特的文化,提升馬祖的能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