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陷入疫情困境,國人無法出國導致國內旅遊大爆發,即便各縣市都湧入大量人潮帶來短暫的錢潮,但報復性出遊卻造成許多熱門景點,環境與生活上的嚴重考驗,此時重新省思綠色或永續旅遊似乎正是時候,特別是馬祖因為過去長時間的邊境管制,所保留的大量自然與歷史環境,倘不認真思考與執行綠色永續旅遊,馬祖特殊性就有可能消失不在,這並不是馬祖人所樂見。
近代最夯的產業就是被稱為無煙囪的觀光旅遊業,全球旅遊業收入已佔GDP的百分之十以上,但近期開始出現一些隱藏的風險,像是因神似迪士尼動畫「冰雪奇緣」場景而一夕爆紅的阿爾卑斯山區的奧地利小村莊-哈爾施塔特,因為慕名而來的遊客太多,無論是交通、噪音、生活品質等各方面,都嚴重影響居民生活,當地民眾已經提出強烈抗議要求旅客不要再來。
類似的事件同樣也在台灣上演,擁有豐富自然生態的綠島,去年暑假人次粗估超過十一萬人次,但綠島常住人口也就一千人上下,每日超過兩噸的垃圾處置就是一大問題,全島也僅有一個露天式的廢水槽,柴口聚落的民生廢水直排到緊鄰柴口浮潛區的海中,除明顯傳出惡臭味,也恐嚴重影響潮間帶生態系,最可怕的還是滿島呼嘯而過的摩托車,總是險象環生、噪音不斷。
但綠島觀光正如其他島嶼觀光一般,面臨一年只做半年生意,還得靠天吃飯的旅遊環境,讓遊客「總量管制」的討論總是陷於兩難,觀光人潮爆量,對觀光業者是很開心,但對沒有做觀光的居民就會覺得生活遭到打擾。
旅遊產業原該是一條沒有高汙染、又能創造大量財富的途徑,但隨著產業蓬勃發展,卻出現許多在地反彈聲浪,除了自然環境樣貌的衝擊,觀光旅遊所帶來的經濟效益是否真的回到在地居民身上,也備受質疑,也許綠色旅遊可以視為可以兼顧兩部分的積極做法。
所謂綠色旅遊,指的是在旅遊的過程中選擇對環境友善的方式,依環保、低碳方向規劃旅遊行程,降低環境負荷、維護自然生態景觀,體會更深度的在地旅遊模式,簡單的說在旅遊過程中,不管食、衣、住、行、育、樂、購等,都優先採取節能減碳的模式。
舉例來說從自備盥洗用具、杯筷餐具及購物袋等可以重複使用的物品開始,帶著輕便舒適的衣服,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或騎單車,入住有「環保標章」的旅館或環保旅店,行程中珍惜天然資源、尊重當地的生態環境,和融入自然與風土民情,吃多少點多少方式享受當季在地的新鮮美食,並與在地人互動,體會更深度的在地旅遊模式,最後購買當地特有農產品,就是綠色旅遊。
馬祖環保單位去年四鄉五島說明環保旅店申辦方式,邀請全島旅店共襄盛舉,也希望旅行社規劃綠色旅遊行程,減少旅客在旅行交通及食宿等對馬祖資源的消耗,馬祖開放以來一直將觀光產業視為最重要的民生經濟發展途徑,但馬祖只有一個,堅持綠色旅遊方式就是我們保護馬祖的唯一選擇。
社論/綠色旅遊護馬祖
- 202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