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地方創生的起步與期待

  • 2021-12-09

 「地方創生」是臺灣十分熱門的趨勢,文創產業發展受到投資者關注,許多青年返回家鄉創業,投入地方再生、產業再造的行列。值得欣喜的是,馬祖在地創業者近年隨著旅遊流量大幅成長,不論創業就業,或是透過地方產業創新研發計畫(SBIR)以及輔導戰地空間活化OT案,跨出一大步,期待未來離島生計以創生與新創,開出一條可長、可遠、可久的出路。

 疫後台灣經濟開始回升,2021台灣地方創生分享會邀請4位馬祖青創代表在碰上疫情觀光歸零期間,如何拯救在地產業,探討後疫情時代地方創生的機會與展望,以及返鄉迴遊聚匯創生能量,確屬難得。2021第19屆遠見高峰會第4場專題論壇,針對台灣地方創生以「地方創生,讓偏鄉永續發展」為主題,邀集馬祖小柒咖啡創辦人邱思奇與信義企業集團創辦人周俊吉、京城銀行董事長戴誠志,共同分享地方創生的經驗與期許;對地方創生過程都是注入養份,也引起台灣地方創生業界目光。

 從社區改造運動,至「地方創生」這一名稱都發源於日本,其中心思想是「產、地、人」三位一體,一句話來說,就是希望地方能結合地理特色及人文風情,讓各地能發展出最適合自身的產業。換句話說,我們不做第一,要作唯一。

 日本也好,台灣也罷,隨著都市化的進行,人口幾乎都湧向大都市,留下各地不斷減少的人口及逐步衰退的產業。但是各地若能找尋並培養自身適合的產業,則原本因為磁吸效應而湧往大都市的青年人口便能逐步回流,並能平衡城鄉發展不均日趨嚴重的問題,地方創生,拯救產業下滑的新模式,尤以疫後時代,不得不做翻轉。

 馬祖近年觀光事業發展活絡,各項建設也大步推進之際,我們是不是須前、後回顧及展望,流失了什麼?需補強什麼?未來真正需要什麼?要跟台灣縣市不一樣是什麼?都是值得思考及解決,如現階段地方產業人力資源不足就是一項困境,亟待克服。

 關於地方創生的實行,首要關注的議題便是產業的發展。精確地說,地方創生所要發展的產業,絕不是像星巴克、麥當勞這樣連鎖型跨國企業,因為這些國際性企業的產品或是服務追求的是大量化與同質化。

 況且若不能善用各島特色,那麼所生產的服務或產品也無法具備高單位的附加價值,現實面上也無法給予投入人們較好的薪資或是勞動條件。所以,「因地制宜」、「多元管道」不僅是地方創生發展口號,也是讓其能夠永續經營核心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