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提升馬祖觀光旅遊環境質量

  • 2021-12-05

隨戰地政務轉移,馬祖轉型以「觀光立縣島嶼」為發展目標,在擁有閩東文化、戰地景觀及豐富生態資源下,四鄉五島如何善用這些優勢,利用觀光立縣之企圖與能量,發展一島一特色並結合觀光產業發展,將是未來發展之關鍵。

馬祖列島的戰地文化資源豐富,四鄉五島上各式軍事標語、防禦工事據點等戰地文化地景展現馬祖「冷戰」時期之空間氛圍,馬祖獨特的戰地文化,兼具從「負面世界遺產」(對抗、戰爭、悲劇)走向「正面世界遺產」普世價值和解、和平、喜劇的教育示範與啟示作用,代表人類追求和平共存的普世價值,在民國98年被遴選為臺灣世界遺產潛力點。其豐富的地質地形景觀、海洋漁產、澳口與傳統聚落、動植物 生態、閩東文化及媽祖信仰等資源,每年約數十萬遊客前來觀光,屬於臺灣新興之小眾觀光旅遊路線,近年更因疫情影響成為離島國內旅遊首選地。

根據數據顯示,近10年(100至109年)間,旅客人數成長近約10萬人,至109年遊客人數統計為240,000人。以旺季來說,人數也從以往單月5000- 6000人成長至20,000 -30,000人之間。連江縣各鄉為獨立島嶼,遊客數統計方式是將機票、船票扣除軍警、在地居民數量,所得出統計數據,歸類為景點觀光旅遊人口。連江縣於100年開放小三通,於105年及108年有較高之成長率17%,其他年份穩定發展。遊客數多集中於5月至10 月,佔全年比例6成,其他月份島嶼則進行環境修養,淡旺季明顯。

馬祖四鄉五島各有其特色與發展價值,然南竿鄉為全縣重要政經發展區域,土地面積最大,人口也最多,且全島已趨開發飽和,相較其他各島則因開發較晚,保留較完整的地質景觀、動植物生態資源及特色閩東建築,是吸引臺灣及國際旅客到訪馬祖的重要觀光資源。如放任各島自由開發,各島因觀光延伸之旅宿設施及大量開發之建設,勢必減損各島原有特色,導致旅遊誘因不再,使觀光的發展因而停滯或造成人流銳減。基於此,建議馬祖配合觀光發展之大型相關建設,集中於南北竿商業核心區,將人流先導引至機場周邊商業核心區後,再分散至各島際旅遊。其餘各島均應加強保留在地特色與地方意識,只作最低度、符合環境承載之必要開發。使四鄉五島各島空間架構有其特色。

馬祖地區受限於先天環境的限制及永續發展前提下,應著重於「精緻旅遊及重旅遊市場」發展,重視旅遊質量、服務及旅客素養,發揮馬祖四鄉五島之特色。在發展以質取勝的旅遊,應檢討既有旅宿服務及設施、整體遊程之使用者體驗、各項動線、指標、安排與再設計、特色景區周邊環境維護、分流客群住宿空間等,強化民宿飯店業認證好客民宿或國際優良旅宿認證。另外,應加強觀光旅遊相關數據之多元分析,方能針對各景區、設施進行有效之軟硬建設規劃並能鎖定相關客群進行旅遊品質服務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