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0-15 01:12 旺報【譚西林/湖南廣播電視台駐台記者】
晚風輕拂澎湖灣,白浪逐沙灘……這首歌跨越海峽,穿越時空,流傳兩岸30年,無不勾起人們對於歲月的記憶,也勾起我對於「外婆澎湖灣」的無限嚮往。
歌裡唱的,照片裡拍的,總是和現實存在差距。當我真正踏上澎湖的土地,我突然發現也不過如此:島上的風景很普通,基礎設施建設很滯後。我甚至找不到「外婆澎湖灣」的真正原址,當地人總是敷衍的告訴我說:這裡所有的海灣都是「外婆」的澎湖灣。
也許老歌早已把澎湖唱得紅遍大江南北,可是期許越大,落差也就越大。習慣了大陸景點大張旗鼓的商業開發,突然來到這個毫不雕飾的小島,總會覺得缺少點什麼。
想想大陸許多地方,即使沒有風景也要千方百計弄個人工景點,打造所謂的「城市名片」,以便築巢引鳳。這種好大喜功的政績觀逐漸讓人反感,可是來到澎湖我會覺得這裡的官員也太不講「政績」──老歌都唱紅30年了,在當地打造一個諸如「外婆澎湖灣原址公園」的景點總可以吧!
在這樣的民主社會裡,官員們都幹啥去了?旅遊部門的長官都不用腦子嗎?事情就是這麼巧,第二天縣政府新聞辦主任盛情宴請我們大陸記者一行,參加的領導就有澎湖縣旅遊處處長。
晚宴時和旅遊處長就澎湖旅遊業的發展「研討」一番。「除了設立外婆澎湖灣原址公園,還可以打造外婆小吃一條街,舉辦兩岸民謠藝術節……尤其要加大對大陸遊客的吸引力度」,我一股腦向處長提了很多建議。聽完我滔滔不絕的發言,處長勉為其難的說:「你的建議很好,可是很多事情我們執行起來並不容易」。
處長告訴我,縣政府曾經規畫在澎湖建賭場,為此還舉行了一次公投,但是由於大部分縣民的反對而作罷。至於像「外婆小吃街」的打造,處長說,只要當地有一戶居民反對,打造計畫就有可能流產……
澎湖縣旅遊發展經費主要用在基礎設施上,每年最大的活動就是旺季每月兩次的焰火燃放。不難看出,澎湖旅遊發展經費並不充裕,但是政府花在民眾生活方面卻「名目繁多」:本地居民免費公交車、離島居民免費交通船、65歲以上貧困老人免費醫保、就近入學,哪怕再偏遠的孩子也可以享受同等的基礎教育……
「澎湖的美是淳樸自然的,你可以看看澎湖的海,海水很藍,很清澈」,處長微笑著對我說。「是的,同樣是一道海峽,澎湖的海水就是比廈門的海水藍」,來自廈門同行記者忍不住插話。處長的話並不誇大,隨後幾天,我們在澎湖四處看海,那海水果真湛藍,清澈見底,令人留連忘返。
回過頭來想,如果不是因為縣政府「經費有限」和執行難,這裡的海水還會這麼湛藍嗎?但是再從另一個角度來說,若是光有湛藍的海水,沒有一定的開發建設,遊客量不上升,澎湖的旅遊業能興旺嗎?
其間一日,我們租車遊覽境內的西嶼島,和車主王大哥的對話似乎驟然解開了「海水」和「客流」的矛盾。
「平常你接待的租車遊客多嗎?」「旺季租車的人不少。」「澎湖的旅遊旺季只有半年,那另外半年你做什麼呢?」我們關切的問王大哥。「另外半年休息啊,如果真要讓我一年到頭都幹活,我還有些不適應呢!」,大哥的回答很淡定……
幸福是什麼?來到澎湖之後,我似乎找到了幸福的真諦。沒有繁華的街市,沒有壯麗的山河,只有那湛藍的海水,還有那恬靜的自在,那淡淡的滿足……
離開澎湖的前一天,我們大陸記者一行每人留下對於澎湖的一句話。我留下的話是:一邊是海水,一邊是火焰,澎湖在擁有蔚藍大海的同時,也擁有像火焰一樣火紅的生活,這就是澎湖的美麗和幸福之所在!
大陸人看台灣-幸福是什麼--中時
- 2012-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