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福建編織「貼心」民生海陸交通網 全國第2個實現村村通水泥路省份--新華網

  • 2012-11-06
2012/11/05【記者巫奕龍、孟昭麗】
「要想富,先修路」“大路大富,小路小富,無路不富”……走在大陸八閩山村,這樣的標語在墻壁上清晰可見。
素有“東南山國”之稱的大陸福建,山地、丘陵面積佔全省土地面積80%以上。境內戴雲山脈、梅花山脈、武夷山脈巍巍橫亙,多少年來,這獨特的地理位置阻隔了通行,妨礙了交流;閩南話、福州話、莆仙話、客家話等各種方言互不相通、甚至腔調“一山一變”,就是明證。
近5年來,大陸福建省委、省政府針對群眾不斷改善“出行難”的期待,把建設農村公路、村村通客車、公交優先發展等列入為民辦實事項目。
從“公路修到家門”到“班車開到村頭”
“從村裏出發,找個農運車,幾分鐘就可以把蘆柑運到達鎮上去賣,現在再也不用擔心蘆柑放在家裏壞掉了。”看著一棵棵挂滿蘆柑的果樹,大陸福建永春縣仙夾鎮德田村村民林仁漳一臉豐收的喜悅。
林仁漳家所在的仙夾鎮德田村與達埔鎮新溪村相鄰,卻很難相通。“兩個村只有一個可以通摩托車的土路,來往十分不便。”林仁漳說。
今年,兩村“斷頭路”終于變成了路面寬度5米半的水泥路。林仁漳說,過去,從村裏到永春縣城要20多公裏,路不便,自己又沒有農運車,一般都是等著小販過來收購,一些蘆柑放壞了也沒人要。現在“斷頭路”打通了,交通更通暢了,一車車新鮮水果方便地運出了大山。
“大家的想法很簡單,路通了,運輸方便了,農產品更好賣了,農民收入就提高了。”林仁漳說。
同時,大陸福建實施“陽光政策”,所有庫內線路、補助標準都向社會公開,讓基層掌握,消除“多跑多拿、少跑少拿、沒跑沒拿”的顧慮,將“跑項目、要資金”的精力、心思,花在加強建設管理、狠抓項目質量、加快施工進度上。此舉有效激發了省內各地建農村公路積極性,所在地群眾熱情高漲,自願捐資投勞。
據統計,大陸福建省近5年為此投入資金超過150億元人民幣,全省農村公路裏程現已超過8萬公裏,每個建制村至少通上一條水泥路,成為大陸全國第二個實現村村通水泥路的省份。
“公路修到家門” 實現後,“班車開到村頭”又成為農民新的期盼。目前,大陸福建各地正在繼續實施省委、省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村村通客車工程”,對購置農村班車、建設農村客運站和候車亭給予補助,並給予劃撥用地、減免稅費、燃油補助等政策,切實支持農村客運發展。

目前福建農村客車總數達7700輛,全省建制村開通客車率達到94%,農村公路安保設施符合條件的建制村已全部開通。預計到2015年,福建所有建制村都將通上客車。
城區出行,步行10分鐘內坐上公交
近日,經常乘坐福州市310路公交車的黃玉萍,發現公交車有了“新情況”:“這車慢速行駛時,特別安靜,而且沒啥震動,乘坐很舒服。”
開通夜航,往返廈金就像鄰裏串門
10月28日下午5點10分,廈門國際郵輪中心。“我乘坐的是廈金航線夜航航班,大約一個半可以到達金門。”來自金門縣的黃先生說:“我經常要來廈門打理生意上的事情,廈金航線開通夜航後,遲點回去也沒啥,往返兩地更加方便,感覺就像乘坐公交車一樣方便。”
廈金航線讓廈門和金門之間形成了“廈金一日生活圈”。“自開通以來,廈金航線已安全運送旅客約800萬人次,成為兩岸民眾交流往來的海上‘金橋’。”廈門港口管理局局長蔡良涯介紹說。
隨著兩岸交流的日益密切,以及海峽旅遊產業的蓬勃發展,為順應新的通行需求,蔡良涯說,今年6月17日,廈金航線夜航順利開通。由此,廈金直航末班船調整為19時廈門金門雙向對開。
高雄林彬杕是廈金航線「天后一號」船長,有30多年豐富的航海經驗。林彬杕說,航班平均每班都有100人以上,大部分是觀光客,之前由于末班船結束時間早,遊客為了趕船,常常玩得不夠盡興,夜航開通後,遊客們有了更充裕的時間遊玩,也讓往返兩地辦事的民眾更加方便。
據了解,目前閩臺海上客運已經發展出廈門-金門、馬尾-馬祖、泉州-金門“小三通”航線,以及廈門-臺中、廈門-基隆和平臺-臺中客滾航線,運送的旅客佔大陸對臺海上客運量的98%。
同時,閩臺空中直航也在蓬勃發展,福州、廈門航空港分別開通了抵達高雄、臺中、臺北松山、桃園等機場的航線。
臺灣海峽深千尺,不及兩岸兄弟情
福建正在繼續加快構建設兩岸往來的主通道、主樞紐建設,其中廈門郵輪母港將開通廈門-臺灣郵輪航線,方便兩岸同胞攜手共覽海峽風光;福州、廈門等空中直飛澎湖正在對接,航線開通之後,只需1個多小時。福建有關方面還在醞釀推動閩臺兩岸車輛互通,讓兩岸往來更加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