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農場、廟宇部分,東南亞觀光客這幾年來台灣,會喜歡去台灣的休閒農場或馬祖文化觀光祭,這些比較可以在小眾市場行銷,真正要大眾市場的可能要用韓國那種,選用 ...
2012/12/17〈記者吳季軒採訪整理〉(原標題)整合台灣歷史與地方文創 向世界行銷台灣【台灣觀光論壇---文化創意與台灣觀光】
柯經一:「台灣的資源還沒與地方文創完全整合,如果這些歷史整合進去,就可以跟世界行銷,甚至導到荷蘭去,就像這次李安導到印度去,是一樣的道理。又像是韓國中央大道,放了許多他們所感謝的國家,感謝的盟邦裡面,包含中華民國的國旗與名稱,兩國之間的連動可能是韓戰時,我們去支援的歷史過程,那我們有沒有去運用?接待韓國的人,可能就需要去了解,運用與旅客故鄉做連結,這也是文創的元素之一,雖然要做的部份很多,但是從STP行銷學理論,針對哪些有可能來台灣玩的國家,去做市場定位、包裝之後行銷,優先從經濟實力較好的國家著手,例如日本、韓國、歐美以及大陸等。」
以下是柯經一先生〈現職救國團溪頭青年活動中心總幹事。歷任2000年中華民國希埃羅古文明探索團團長,士林官邸「夫人早餐」創始人,墾丁音樂導覽「夜探鵝鑾鼻燈塔及神秘廣場」負責人〉的訪談全文:
Q1:文化創意與觀光發展應有的對應關係?
A1:近代透過網路與電子媒體快速傳播,天涯若比鄰,人們對旅遊景點挑選,不再是過去所謂的大山大水,誰能抓住媒體的報導,或是部落客、臉書等,透過這些媒體的報導,有些有特色、有文化創意的東西傳達出去,比較能夠影響人心,進而強化旅客到此地旅行觀光的意願,這就是文創與觀光發展的對應關係。
Q2:觀光體驗元素與文化創意元素如何連動?
A2:觀光的元素大致上有:人、事、食、地、物。人就是名人,事就是故事,食就是有特色的美食,地就是有特殊的景點,物就是物產、DIY體驗、冒險設施、整體的遊程等等。那這些元素該如何連動?開發運用這些人、事、食、地、物的特點,發掘在地的特色,讓旅客感受到特殊的事物,才能更深化觀光的體驗。
舉個例子,各國在二、三十年前已經開始注重文化產業,而韓國是整個國家政策在支持,包含成立一個數位主管單位,隸屬中央部門,他們導入文化電影、創意景點在裡面,有計畫的在亞洲,甚至全球佈局行銷發展。他們的歌星、影星,包含最近很紅的「江南Style」,在全球放送。另外像是電玩產業,韓國算是很好的典範,而且大陸也正在急起直追。在這塊,台灣雖小,但我們更應營造出小而美的感覺,不過觀光元素最重要,還是要由中央單位整合比較有力。
Q3:台灣觀光市場有待包裝開發的文創元素?
A3:台灣目前較著重的元素,是台灣島國內的元素,感動自己內部人,對國外的反而較少,目前有的像是觀光局用F4、林志玲等,但是還沒有真正能夠深化人心感動他們,或是與他們結合的部份。近期李安的電影,算是很棒的結合。
我所看到的台灣,最大的資產是中國的縮影!民國三十八年整個政治的變化,許多大陸人移民台灣,帶來許多美食、文化,都可以做一些包裝。台灣四百年的歷史是世界的鎔爐,西班牙、荷蘭、日本、美國,甚至包含韓戰,都可以有些著墨的助力,如果能夠運用這些現有存在台灣的特色,比如說講到日本歷史,在彰化的八堡圳,他們就幫台灣規劃了很好的水利建設。那荷蘭就是在台南的部份,還有鄭成功。甚至在墾丁的荷蘭八寶公主廟,之前海角七號拍攝的地方就是八寶公主擱淺的地方,現在船板還埋在底下。
台灣的資源還沒與地方文創完全整合,如果這些歷史整合進去,就可以跟世界行銷,甚至導到荷蘭去,就像這次李安導到印度去,是一樣的道理。又像是韓國中央大道,放了許多他們所感謝的國家,感謝的盟邦裡面,包含中華民國的國旗與名稱,兩國之間的連動可能是韓戰時,我們去支援的歷史過程,那我們有沒有去運用?接待韓國的人,可能就需要去了解,運用與旅客故鄉做連結,這也是文創的元素之一,雖然要做的部份很多,但是從STP行銷學理論,針對哪些有可能來台灣玩的國家,去做市場定位、包裝之後行銷,優先從經濟實力較好的國家著手,例如日本、韓國、歐美以及大陸等。
還有一些元素,數位科技、APP產業我們需要加強,說不定小兵立大功。台灣許多景點抄襲嚴重,我們的文創人才應該要好好深思,要檢視國內既有的東西,像我在溪頭,我就會去讀溪頭的東西,或是去走,去看看人文、地理、地質、歷史的涵蓋,更深刻的從幾百萬年前的地質變化、板塊運動,調出歷史資料查看這裡的特質。不要外國看到有什麼東西就抄回來,這樣不是長久之計,發展自己特有的文化創意,才能創造深刻的印象。
Q4:觀光工廠、農場及廟宇是觀光文創的黑馬?
A4:台灣觀光工廠近期較能與產業聯結的,像是鳳梨酥工廠,帶動了幾億的商機,他們很有計畫的到大陸行銷,只送不賣的噱頭,是一個很成功行銷案例。台灣的觀光工廠還是有潛力的,到鶯歌就會去參觀一下工廠,但是重點是產業鏈要怎麼連結,像我們前幾天到馬來西亞,參觀他們的錫工廠,現場就讓我們敲敲打打,製作錫的過程,之後賣店就連在一起了,也有送我們證書,這種相關比較精緻的配套要做出來。
台灣大部分中小企業都是單打獨鬥,沒有專人輔導做出來的東西比較粗糙,東西不精緻、不完整,這是我們需要加強的。農場、廟宇部分,東南亞觀光客這幾年來台灣,會喜歡去台灣的休閒農場或馬祖文化觀光祭,這些比較可以在小眾市場行銷,真正要大眾市場的可能要用韓國那種,選用比較深化人心的方式。例如,台灣小女生存錢,到韓國追影星,聽演唱會等,也算其中之一。這個影響力就很大了,也算是他們新興的文創。
所以,不一定要大山大水、萬里長城或是迪士尼,而是人物,如何去攻佔各種分眾的消費群,分別去切割,也是一個課題。當然資源優先擺在最有效的地方,這就是政府單位與民間資源要去努力的空間。
Q5:台灣觀光產業利用文創成功發展的案例分析?
A5:我一想到就是吳念真,以前不是有做幾個舞台劇,第一集做完第二集就先預告,票也先預購;又像是賴聲川《那一夜,我們說相聲》也是文創,這樣的文創大陸也會去使用;再來就是王品集團,他把整個飲食,導入一些細微的文創在裡頭;比方說夏慕尼,用既有大眾對鐵板燒的概念,以前都是大廚為主的經營模式,大廚是整個餐廳的成敗,而後轉變成SOP的方式,很精緻的導入他們的一個服務流程。
服務業的行銷有八個P,產品(Product)、價格(Price)、通路(Path)、推廣(Promotion)、人員(personnel)、實體設施(Physical facilities)、服務整體的流程(Process)、公共關係的推廣(Public Relations Promotion),當然包括我們跟各國的觀光局,旅行社的通路等等這些東西,比較能深入產業鏈。
像韓國的大長今宴,我看他們觀光公社所發行的刊物,挑選重要的景點,去做自助旅行。韓國最重要的是他們的泡菜文化,光一個泡菜就讓你嘆為觀止。又或是電視劇,把本來平淡無奇的街道,注入新的文化創意,與電視劇做結合,形成一個特殊景點,演變成現在冬季戀歌的春川街道,仿造美國的星光大道一樣,擺放一些劇照,還有劇裡烤雞一條街等,在裡面也都有呈現。
回頭看看台灣,政府要有個統籌整合的功能,找尋相關的業者,將文化產業訂定一個主軸,然後有計畫的落實,針對文化創意為主題,結合各部門做行銷,深化與推廣!#101.12.17.
整合台灣歷史與地方文創向世界行銷台灣 廟宇部分馬祖文化觀光祭--自立晚報
- 2012-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