鰻魚苗遊過的日子--福建日報

  • 2012-12-27
2012-12-27 10:53來源:福建日報
漁民正在海灘上修整木船,為即將到來的鰻魚苗捕撈做準備。
年末的崳山島,相比內陸,冬日的寒氣來得更早。草場的草已枯黃,遊客也十分稀少。可一個熱鬧的捕撈季節到來了。
海灘邊,歐陽後竹一邊用力削著一個網栓,一邊對我們說:“冬至之前,我已把所有捕鰻苗的工具準備好。”他的身後,是一艘破舊的漁船,那是他大半輩子安身立命之本。
51歲的歐陽後竹,是崳山島馬祖村人。從成年起,他便毫無懸念地繼承祖業,駕著漁船出海捕魚,一干就是30多年。這個質樸而不善言辭的漁民,出島的時間很少,大半輩子都在大海邊默默無聞地生活和忙碌。他唯一做過一件“有名堂”的事情,便是開啟崳山島漁民捕撈鰻魚苗的先河。
“2000年,我看到有漁民在崳山島附近捕撈鰻魚苗,掙了不少錢,就試著做做看。”歐陽後竹說,鰻魚是一種洄游魚類,雌鰻在海水中產卵,從卵子孵化出來的幼鰻苗,從每年12月到次年5月成群溯河進入淡水,崳山島所處海域恰巧是鰻魚苗洄游至江河的必經線路。
“鰻魚苗就這麼一點點,像頭髮一樣,需要用網孔細密的漁網。”歐陽後竹用大拇指和食指比劃著。“一點點”的鰻魚苗實際全長4.6釐米到6.6釐米,體重0.15克,透明而纖細,如果不仔細看幾乎辨認不出。
捕撈鰻魚苗,用大海撈針來形容並不為過。從每年的冬至到次年的清明節前後,歐陽後竹將準備好的50張網,全部掛在請專業隊伍在深不可測的海底中打下的網樁上。
“網掛在海中,每天查看一次。”歐陽後竹說,漁網的尾端經過特殊處理,鰻魚苗只能游進不能遊出,查看時,只需把網的尾端拉起,就能知道當日的收穫。因為難辨認,鰻魚苗倒出時,需要在盆裡鋪一張綠色的布。嬌嫩的鰻魚苗捕撈起來之後要細心呵護,儲養的水要用三分之二的海水和三分之一的淡水調配,有時還要用保溫瓶裝起來,以免受寒。
2000年他剛開始捕鰻魚苗時,兩塊錢一條,之後一路上漲。2008年,鰻魚苗價格好,收穫也不錯,他和同伴賺了20萬元,占他全年收入的一半多。
豐厚的收益吸引越來越多的崳山島人開始捕撈鰻魚苗。“我們村現在有四五十戶人家在做。”歐陽後竹說,這幾乎是馬祖村裡一半以上的人家。其他村裡的漁民也開始捕撈鰻魚苗。以前從年底到次年的春天,崳山島的漁船幾乎都歇在岸邊,大家閑著打牌、睡覺。鰻魚苗捕撈,讓他們原本空閒的冬天也忙碌起來。而這四個月的勞作,收入可占到島上漁民們全年收入的一半。不僅如此,村裡不少婦女,原本只能在家裡帶帶孩子,做做家務,現在也做起鰻苗的收購生意。其中就有歐陽後竹的愛人。“現在每年捕撈鰻苗的季節,她也能掙個兩三萬元。”歐陽後竹說。
越來越多的人捕鰻魚苗,鰻魚苗卻越來越難捕撈了。“以前,一天一張網可捕到20條鰻魚苗。”歐陽後竹說,去年鰻魚苗價格一度達到30塊錢一條,可常常50張網檢查一遍,才捕到一兩條。
在國際上,不少環保人士和科學雜誌已經呼籲要警惕鰻魚苗的減少和人類過度捕撈之間的聯繫。但崳山島的漁民並不會去思考鰻魚苗越來越難捕撈的原因。每一年的這個時候,他們仍然在緊張忙碌著,靜靜等待捕撈季的到來,並期望能有不錯的收穫。
附記:
大崳山島 [新華網]
閩東海岸線曲折蜿蜒,島嶼眾多,位於福瑤列島的大崳山島因其面積最大,位列閩東諸島嶼之首。
大崳山島位於福建福鼎市東南方向,距大陸最近處僅3海浬多。直徑約5公里,面積21.22平方公里,為閩東第一大島。島上風光旖旎,有天湖泛彩、蟻舟夕照、少灘奇紋、南國天山、海角晴空等勝景。在碧波萬頃的東海之上,海拔200米處,鑲嵌著大小兩個湖泊,因而素有“海上天湖”之稱。
大崳山島交通:
從霞埔三沙或福鼎秦嶼沙埕都都可以坐船到崳山島。出發點在福州的話,三沙港最近,可由福州長途北站坐車往霞埔三沙,然後轉乘客船到崳山馬祖村,40分鐘到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