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2-31 10:58:50【李漢揚/整理】
臺灣網31日福州報導,2012年,福建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認真貫徹和呼應中央對台工作的方針政策,積極推進建設對外開放、協調發展、全面繁榮的海峽西岸經濟區的發展戰略,在全省上下形成共識,在開展閩台區域合作、經貿交往、文化交流等方面扎實工作,積極作為,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區域合作有力推進
今年,福建省委省政府成立7個專門工作小組,正式批復實施《平潭綜合實驗區總體發展規劃》,成立“平潭臺灣工作部”,加快平潭開放開發進程。積極爭取並推動國家工商總局等有關部委,出臺企業登記、營業稅優惠、服務外包、外幣代兌等優惠政策,率先向台開放平潭建築市場,促進台資企業落戶平潭。出臺18條專門引進臺灣企業和創業人才政策,順利完成首位管委會副主任、8名區直部門副局長招聘工作。加快“五個共同”兩岸合作新模式研究和探索,促成與新竹市、新竹縣開展“點對點”合作,推動設立“海峽兩岸職工交流中心”,助推海峽書局在平潭啟動建設,實現臺灣東森電視臺落地平潭。1-10月,平潭新增台資企業40家,占同期全省新增台資企業數的17.62%,投資總額6956.49萬美元。
為了更好地發揮廈門經濟特區在金融改革創新和兩岸金融合作中的先行先試作用,省政府今年正式出臺《關於支持廈門建設兩岸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的若干意見》。目前,兩岸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已落戶專案81個,在談項目達241個。首度建立閩台兩岸人民幣直接結算管道,臺北富邦銀行在廈門銀行開設閩台銀行間首個人民幣同業往來帳戶。廈台6對12家銀行簽訂跨境人民幣代理清算協定,對台人民幣業務躍居大陸各城市首位。
經貿合作持續強勁
福建省抓住兩岸簽署《海峽兩岸投資保護和促進協議》和《海峽兩岸海關合作協定》的機遇,不斷深挖政策和區位政策優勢,加強經貿產業合作。繼續擴大ECFA早收計畫項下的石化產品、精密機械、汽車配件、儀器儀錶、紡織品、農產品等閩台優勢產品貿易,納入後續產品清單。
台交會、“5•18”、“6•18”、“9•8”等重大涉台經貿展會,及農博會、漁博會、林博會、茶博會、藝博會等展會規模和成果再上臺階,影響力進一步提升,吸引更多的台商來閩投資。入島舉辦了閩台產業合作研討會第四次會議,在石化、LED、冷鏈物流、電子資訊等領域達成若干合作項目,22項閩台合作重點項目和89個子項目進展順利。
福建省還積極推進海峽產業投資基金、海峽證券公司等具有海西特色項目建設,引入或借鑒臺灣櫃檯交易模式,加快推動海峽股權交易所建設,對接兩岸簽署的貨幣清算協定。
在對台農業合作方面,羅源、東山、南靖、詔安、永春、上杭、邵武、福安、梅列、秀嶼等10個閩台農業合作推廣示範縣(市、區)建設步伐加快,發揮核心示範片和輻射推廣區域示範帶動作用。積極培育閩台農業合作的新亮點,推動全省首個臺灣精緻農業試驗區落戶福清。
雙向交流不斷延伸
今年,閩台高層交流不斷。蘇樹林省長率團赴台開展“鄉情之旅”,深入臺灣基層,與臺灣茶農、青年企業家、基層農漁民交流互動,走訪鹿穀茶鄉,參觀台中特色廟會,並積極宣傳推介平潭與海西建設,達到“敘鄉情、話合作、促雙贏”目的。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維新基金會董事長謝長廷、海基會董事長林中森等臺灣政要也來閩參訪,有力推動兩岸互動與交流,取得積極成效,受到兩岸媒體高度關注。
”一縣一團”鄉鎮交流啟動,全面推進全省50個縣區組織100至150個鄉鎮與臺灣對口鄉鎮繼續開展雙向對接交流。海峽兩岸智慧財產權論壇、首屆閩台醫療衛生合作論壇、“2012年福建之旅”文化尋根夏令營、海峽兩岸媒體峰會、閩台合作大學生創業圓夢工程、海西人才臺灣行、首屆海峽兩岸婚姻與家庭論壇等活動成效突出。
第四屆海峽論壇吸引了臺灣各界1萬多名嘉賓前來參加。論壇期間發佈了一批涉及臺胞在大陸就業、便利臺胞來往大陸、開放進口臺灣大米、促進兩岸教育和科技合作對台惠民政策。
文化活動好戲連台
今年,福建省舉辦了閩南文化節、海峽兩岸民俗文化節、朱子文化節等地域文化交流活動,吸引大批臺灣同胞來閩。入島舉辦“閩台近代名人文物展”、“媽祖之光”和“客家之歌”綜藝晚會等一批交流活動,受到臺灣同胞的普遍歡迎,海峽兩岸舞蹈嘉年華首度在臺灣中南部舉行,進一步擴大對台影響力。
福建永定客家文化園正式獲批成為全國“海峽兩岸交流基地”。“閩台對渡文化交流協會”、“閩南文化研習交流基地”、“閩南文化研究院”等機構正式成立。成功舉辦“福建省涉台文物普查成果展”。國家文物局將“閩南紅磚聚落”列入申遺預備名錄。
閩台文化產業園被命名為國家級文化產業試驗園區,“海峽文化創意產業基地”建設正式啟動,“海峽文化產權交易所”揭牌。閩台合拍電影《為你而來》在島內上映,福建省首部兩岸題材原創系列漫畫《奇奇過大陸》出版,大型交響詩劇《鄉愁》在泉州首演成功,兩岸三地合拍《原鄉》、《快樂老家》分別在福州、廈門開機。
閩台往來日益頻繁
隨著福州赴台個人遊試點的啟動實施,赴金馬澎離島“個人遊”範圍擴大至海西19個城市。圍繞做大做強“海峽旅遊品牌”,省成功舉辦了旅博會、“萬名福建鄉親游台中”、福建赴台鄉村旅遊專題系列交流考察等活動,共同簽署《海西20城市聯手做大做好赴“金馬澎”個人遊市場合作宣言》、《推進閩台鄉村旅遊交流合作協定》等,進一步推動了閩台旅遊交流合作再上新臺階。
為拓展閩台往來通道,福建省加強與臺灣有關方面聯繫互動,探討開通“馬祖—黃岐”海上航線事宜。
中國郵政集團與福建省簽訂戰略合作協定,支援福建打造對台郵件處理中心,廈門對台郵件總包處理中心建成並投入使用,兩岸海運快件運營率先開通。積極推動兩岸電信業者共同參與建設的海底光纜,其中,廈金海纜在今年8月正式開通,長淡海纜開始鋪設。兩條海纜開通之後,兩岸老百姓將在電信通信、網路資料傳輸等方面享受到更加優質和便捷的服務。
保障機制更加健全
臺胞在閩醫療保障水準有力提升。福建省率先建立困難臺胞大病大災救助機制,進一步解決在閩定居臺胞的實際困難。建立完善臺胞急診、急救“綠色通道”,啟動兩岸重大疾病轉院、轉診試點工作,增加臺胞定點醫院數量,廈門長庚、安寶、翔鷺3家台資醫療機構成為廈門醫療保險定點機構,允許在閩臺胞參加所在地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切實解決了臺灣同胞就醫實際困難。
臺胞在閩就學、求職、就業更加便利。福建漳州師範學院獲准從2013年開始,通過“聯招考試”招收港澳臺本科專業學生。廈門市從今年秋季學期開始在8所省一級達標高中設立台生班。率先實行國家司法考試報名全程網路化管理,268名臺灣考生足不出戶完成網路報名,極大方便了台生報考。今年福州仍為全國專利代理人資格考試臺灣考生的唯一考點。福建省繼續開展在閩臺灣地區居民衛生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評審工作,到目前為止,福建省衛生部門已為臺灣232名醫師辦理了大陸醫師資格證書。
兩岸/和平發展結碩果 閩台合作促雙贏--中央日報
- 2012-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