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關2014年的重大公共建設預算,行政院將以黃金十年、花東及離島建設列為最優先編報計畫,雖然財政困難,但2014年重大公共建設預算預計應該可以成長一成,估計可以超過2,000億元,但此一重大公共建設總金額亦僅較2013年核列的1,900多億元,略為微幅增加而已。
2013年1月7日下午3:26作者:林建山(環球經濟社社長)
世界金融海嘯後,臺灣整體經濟復甦步伐無法昂闊邁開,整個國家經濟陷於保一大作戰,引起社會普遍不滿,肇致馬英九總統民意調查測驗分數低落到只有13%到15%水準,其最核心的緣由,無非是經濟社會動能嚴重偏低所致。
如今,經濟社會動能之所以一直提升不起來,則是因為國家基礎建設投資長期偏低與落後所造成的。
十年來新低紀錄
受財政拮据影響,行政院經建會委員會議在2012年7月9日通過的2013年重大公共建設預算僅1,750億元,由於自2012年起已經沒有任何特別預算之編列,政府重大公共建設預算額度與比重都明顯縮小,相較於2009年公共建設3,400億元,2013年只編列了一半數額預算,創下近十年來的最低紀錄。
經建會為讓各部會及負責編列的主計總處了解未來四年重大建設經費需求,在首次概算2013~2016年的中程歲出預算中,可以清楚發現政府歲出預算缺口極大,依序是2013年的761億元、2014年的1,322億元、2015年的994億元、2016年的867億元;其中以2013年及2014年的預算缺口最大,主要乃因適逢國家既有投資建設已達高峰期,再加上歲入預算無法大幅度增加,因此,才會出現這麼大的差額。
這項2013~2016年的中程歲出概算,其實也讓行政院各部會可以真正體認到,在現行政府的有限預算之下,未來推動全國性新興計畫時,都必須要再行從長計議。請增數歷年最高
2013年度已列入重大公共建設的計畫總計253項,其中以污水下水道建設計畫核列112億元、重要河川環境營造計畫核列75億元、台九線蘇花公路山區路段改善計畫75億、台鐵整體購置及汰換車輛計畫74億最多。
但2013年核列的重大公共建設總金額是1,900多億元,另外還列了271億元的「請增數」,亦即請求行政院在基本核列數之外,所年度增加的預算數。
這項請增數,堪稱為歷年來最高,但也都是類似四月通過的中研院「國家生技研究園區開發計畫」在2013年所核列的6億7千多萬元,另外請增數46億元。仔細看來,幾乎都算不得是真正的國家級骨幹計畫項目,對於整體國家經濟的起動作用,實在有限。重大預算應可成長一成
至於有關2014年的重大公共建設預算,則行政院將以黃金十年、花東及離島建設列為最優先編報計畫,雖然財政困難,但2014年重大公共建設預算預計應該可以成長一成,估計可以超過2,000億元,但此一重大公共建設總金額亦僅較2013年核列的1,900多億元,略為微幅增加而已。
另外,配合「跨域加值公共建設財務規劃」及「工程會推動的PFI制度」,也會優先編列,以鼓勵各計畫運用各項創新性財務策略,提升計畫的自償率,減輕政府財政負擔。
2014年的預算編列,行政院經建會已於2012年12月上旬,邀集相關部會研議審議原則。經建會並要求各部會提前在2012年底之前提前作業,以利2013年四、五月的審查。
占GDP比重過低
從最近完成的政府重大公共建設預算額度與比重看,較諸上兩個世代的預算編列,都明顯縮小很多。
過去二十年,全球國家社會的基礎建設投資占GDP比重,平均值是10%,而中國大陸則更一直維持在22%上下水準;而臺灣的指標比重,則最高不過5.7%且經常不到2%水準,這也就是臺灣投資營商條件越來越不具魅力與競爭力的關鍵性原因。
從絕對金額看,二十五年前,國家基礎建設投資,還能維持每年6,500億元,甚至於高達9,000億元水準,當然民間經濟投資營運暢旺;然則,最近多年來,國家基礎建設投資額,卻經常只有1,600億元到2,500億元水準而已,想欲振興經濟,或恢復國家社會活力與全球競爭力,實在嚴重不足。
馬英九總統在未來三年半的任期內,倍增提高國家社會基礎建設投資份額比重與絕對實質數字水準,是不容迴避的要務責任。
擴編公共建設預算 推昇經濟動能--台灣醒報
- 2013-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