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日本都有「藍眼淚」? 馬祖首選--香港經濟日報

  • 2016-04-08
 【本報訊】根據香港經濟日報報導,香港、深圳出現「藍眼淚」,又是追賞「藍彩」的季節。其實亞洲地區也有不少地方的海洋以「藍眼淚」或藍光作招徠,尤其 4-9 月間的台灣海峽更「澎湃」,有興趣可作一次炫藍秘境之旅?
 幾時見藍眼淚最正?
 在北竿島乘小船出海觀看,導遊說上一輩的漁民也多見過,「馬祖列島位於親潮、黑潮兩大暖、寒海流南北交匯之衝,又有海流帶起的浮游生物,魚類豐富。藍眼淚是漁民判斷丁香魚過境觀察指標,被傳統漁民稱為『丁香水』,因最初出現時的 4 月正是盛產丁香魚的季節。」
 要看藍眼淚,首要條件為海水溫度,約在 22 度上下的水溫最適合,且無光害。我出海那天月亮稍露面,光潮就沒那麼「澎湃」;而每日的風速、洋流、潮汐、雨霧也有影響,而冬天時因天氣冷,夜光藻就會在水底潛起來。
 幾天在馬祖,看過不同形態和地勢呈現的藍眼淚。在小海灘上,我們踏近海岸,水退後,在沙岸潮石間用腳踩一下,就看到微細的熒光藍點,可拈上指頭,確是奇麗……
 藍眼淚 台灣馬祖「起名」
 現時常把「藍眼淚」掛在嘴邊,你又可知它的名字起源?正來自台灣的馬祖列島!馬祖旅遊局的職員說︰「幾年前有人在海上拍到那些藍光點的照片,放上 fb 後被瘋傳,但沒有統一名字。觀光局辦公投,有的名海珍珠、藍熒火蟲等,結果由『藍眼淚』一詞奪冠。」
 藍眼淚其實是夜光藻,主要發生在 4-9 月間的台灣海峽,會發出陣陣淡藍色熒光。我們從南竿島到東引島每晚追「淚」,藍眼淚時多時少,但可告訴你,肉眼跟拍到的有頗大落差,因拍時用腳架長時間曝光,藍光自然更多 。香港的說法,藍眼淚是水質變差而讓藻類瘋長之故,但馬祖觀光局相信是神秘自然生態,反正眾說紛紜。
 馬祖位於台灣海峽正北方,與福建福州市的黃歧半島僅一水之隔,主要由南竿島(馬祖島)、北竿島、東莒島、東引島等共計 36 個島嶼、礁嶼組成,曾是國共交戰的前線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