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海上奇景 驚豔夢幻藍眼淚

  • 2016-08-11
 【本報訊】根據旺報報導,福建也出現「藍眼淚」!大陸福建長樂象鼻澳海灘近日連續數晚出現超夢幻泛藍光「藍色海」,吸引網友揪團觀賞。不過專家指出,美景背後「暗藏殺機」,「藍眼淚」的構成元素夜光藻若過多,可能造成紅潮,對魚類構成極大威脅。
 綜合陸媒報導,福建最早發現「藍眼淚」是2013年8月,某晚平潭壇南灣沙灘驚現一大片螢光色藍點,在海浪拍打下,整個海岸線猶如浩瀚的銀河星空,也有人形容像是電影《阿凡達》裡的場景。
 導致魚類無法呼吸
 事實上,這種晚上漲潮後才會出現的藍光景緻,是夜光藻造成。夜光藻是一種在海中生存的非寄生甲藻,其體內數以千計的球狀胞器中,具有螢光素—螢光素?,這些胞器就像微型的電源供應器,當夜光藻感受到周遭環境變化時,例如受到海浪驚擾時,就會發光,但風平浪靜時並不會發光。
 福建「藍眼淚」通常在夏季出現,今年這場令人驚艷的「藍光秀」吸引不少網友前來觀賞。不少人看了趕緊問:「在哪裡,今晚會有嗎?」熟門熟路的網友則說:「機場附近濱海大道一直開到象鼻澳附近,據說已經幾天了,這東西不好說,要碰運氣。」
 據了解,夜光藻在世界各地的分布範圍相當廣泛,通常在沿海地區、河口或是大陸棚淺水區可看到蹤影,因為這些地區通常有豐富的浮游生物,做為夜光藻的食物來源。
 大陸除了福建之外,廣東沿岸、香港往年夏天也出現過「藍眼淚」。台灣的墾丁、花東海岸和外島也時有所見,2012年4月馬祖就出現大量「藍眼淚」,據稱知名導演李安當初拍《少年Pi的奇幻漂流》時,本欲將此景加入片中,因數量不夠多而作罷。另外美國加州的West Linda Mar海灣和澳洲維多利亞州的吉普斯蘭湖皆曾發現「藍眼淚」。
 該地區水質受污染
 不過專家指出,美景背後「暗藏殺機」,夜光藻若過多,可能造成紅潮(或稱赤潮),危害生態環境,例如黏住魚鰓導致魚類無法呼吸而死亡,對魚類構成極大威脅。
 此外,夜光藻的出現顯示該地區水質受汙染,例如氧氣不夠。且夜光藻一般多出現在夏季及秋季,若出現在冬季,可能顯示海水溫度過高。
 福建省因為是紅潮的高發區,又是海上養殖重點的沿海省分之一,所以官方也緊密防範赤潮。
 但專家也強調,不是出現「藍眼淚」就一定會發生赤潮,而是要到一定的密度以後,達到預警值,才形成赤潮。
 另有觀賞者為求拍攝效果,投石頭入海刺激夜光藻發光,有保育團體表示,這種行為會破壞海洋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