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根據蘋果日報報導,泰國清邁有市民食用一款由中國進口的紫菜後身體不適,當地地方官員化驗該款紫菜後,發現其含砷量超出食用安全標準逾20倍,要求當局將這款紫菜下架,以保障市民健康。
據泰國《曼谷郵報》16日報導,泰國北部夜豐頌府(Mae Hong Son)的官員15日向政府請願,要求政府將從中國進口的紫菜產品下架,稱該產品不安全。經清邁地區第一醫學中心檢測後,發現該紫菜產品含砷量高達22.88毫克,超標20多倍,安全的食用標準是每公斤食物中的砷含量不超過2毫克。
今年4月該區有民眾吃過這款在市場購買的中國產紫菜後,感到不適,他們遂將同款紫菜送往化驗,而且這款產品也在當地網上銷售,範圍廣泛,引起不少擔憂。 報導稱,今年4月當局就曾對相關產品進行檢測,當時發現的砷含量為27.4毫克。今年6月22日再次檢測,發現的砷含量是22.8毫克。當地官員要求政府擴大對中國進口產品的檢測範圍,查看是否含有其他有害物質,同時向民眾發佈安全警告。
泰國境內查驗中國紫菜含砷量超標20倍 將擴大檢測陸產品
- 2016-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