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在地資源開發微型創業 澎湖觀光淡季 研發50倍產值商品--聯合

  • 2016-11-05
 【本報訊】根據聯合新聞網報導,澎湖長年靠觀光業帶來人潮及錢潮,但澎湖東北季風大,一旦進入冬季,觀光人口銳減,澎湖民眾意識這股到危機,不少人也在開發澎湖特有的微型創業,像反賭人士傅靜凡開發火龍果軟糖,100元火龍果可創造出5千元的產值。
 澎湖不少人種植火龍果,傅靜凡今年就利用賣相較差的火龍果,做成火龍果QQ糖,原本賣相不佳的火龍果,每斤收購價是20元,他和太太研發火龍果軟糖,5斤的火龍果,就可創造出近5千元的產值。
 傅靜凡是高雄人,多年前罹患舌癌,陪太太搬回澎湖娘家後,原本是要將妻女交給岳父、母代為照顧,結果他在澎湖抗癌成功,從此生根澎湖,一路走來,鑽研食品加工技術,為在地小農找幸福。
 傅靜凡說,澎湖有好環境及上天賦予的天然資源,應該善加運用,他到澎湖科技大學食品科學研究所進修,學習食品加工技術,把紅蘿蔔、海菜製成風味鹽,火龍果變身香甜軟糖,重現高麗菜干包等古早味點心,延長在地農漁特產賞味期到觀光季販賣。
 「澎湖人不是只靠中央給魚吃,更希望中央提供釣魚竿」傅靜凡說,只要政府開路協助,像協助產業發展,讓更多澎湖人有「釣竿」,相信澎湖人要脫困並不難。
 澎湖縣長陳光復說,未來澎湖要推動微型園區,讓更多名特產業者取得工廠執照,協助在地農特產到台灣販售、甚至登上國際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