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出現「礦山」  民眾疑「爐渣」心驚驚-中時

  • 2017-12-31
 【本報訊】根據中時報導,金門金湖鎮料羅圓環一帶,最近出現堆積如山的百噸粒料,民眾質疑是廠商引進中鋼爐渣(脫硫渣)做為建材之用,擔心露天堆置會污染地下水體。縣環保局30日澄清指係經過處理的礦物細料,與外傳的物質不同,但仍將進一步採樣送驗,並篩檢周邊土壤,釐清有無污染環境情事。
 環保局指出,初步調查該批物料應為中聯資源公司販售的礦物細料,為經濟部核准產品,用途是作為低強度混凝土CLSM副原料使用,並非民眾所指的「爐渣」或「脫硫渣」。
 環保局強調,雖然業者已提出物料來源證明,但為求審慎起見,該局仍將自行採樣送驗,同時為消除民眾疑慮,也會針對周邊土壤進行快篩,監測該批物料是否造成環境污染,如有造成環境污染之虞,將依法告發處分。
 但當地民眾自行進行酸鹼度檢測,發現露天堆置的粒料鹼性強度高達12,且現場也可聞到嗆鼻味,擔心若遇天雨逕流進入湖庫,可能污染地下水體。
 民眾並指出,即使這批礦物細料合法,難道沒有可替代材料嗎?為何一定要用這種具有強鹼性的礦料,何況金門本來就設有「土方銀行」,何以未即時發揮功能,釋出土方代替應用?
 憂心環境遭破壞的民眾表示,金門地區長年取用地下水,一旦遭到污染,後果不堪設想,希望檢調單位介入調查,並請廠商將這批具有安全疑慮的礦料回運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