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俗稱小過年 全球習俗不同--大紀元

  • 2018-03-01
 【本報訊】根據大紀元2月27日報導,元宵節被稱為過年的尾聲,因此有「小過年」之稱,台灣各地也有不少絢麗的燈會及相關慶祝活動。不僅台灣受中華傳統文化的薰陶,有過元宵節的習慣,包括亞洲多國或是在華人聚集的歐美地區,也都有類似的習俗,但過節方式卻各具特色,旅遊搜尋引擎Skyscanner盤點各國過元宵節的方式。
 元宵節是正月十五日,是一年當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元宵節的由來有好幾種說法,但目前比較被大家採信的是西漢時期,漢文帝為紀念其大將於正月十五平定「諸呂之亂」,因此每逢正月十五他都會出宮與民同樂。
 在古代正月又稱為元月,稱夜為「宵」,因此漢文帝就把它定為「元宵節」,又稱「元夜」或「元夕」。
 除了吃元宵、提燈籠跟猜燈謎之外,的方式還有很多,像是各地隆重舉辦的元宵燈會,平溪天燈、鹽水蜂炮、澎湖乞龜,以及台東當地盛名的炸邯鄲都值得一訪。
 此外,某些深受華人文化影響或是華人移民定居的地區,也有慶祝元宵節的食物跟活動;而許多著名的唐人街在各個華人的重大節日時,也會安排各自的慶祝活動。
 日本
 日本深受中華文化影響,因此也有慶祝元宵節的習俗,元宵節在日本為每年的1月15日,又稱為「小正月」。日本鄉間地區過節氣氛較為濃厚。相較於台灣吃湯圓的習慣,日本則是吃「紅豆粥」,又稱小豆粥,有時也會跟著年糕一起吃,象徵消災避禍。
 韓國
 韓國正月十五日不吃元宵,而是吃混合糯米、雜糧做成的五穀飯,以及各式各樣的堅果核桃等,有祈求牙齒健康之意。此外,韓國人會於早餐前飲用「清耳酒」,有希望不患耳疾、好消息紛至杳來之意。「燒月亮屋」為韓國傳統慶祝活動,人們會用在月亮升起時燃燒月亮屋,載歌載舞,並許下新年願望,同時還有拔河、踏橋等活動。
 馬來西亞
 元宵節對於馬來西亞華裔是個重大的傳統節日,並有個獨特且浪漫的傳統習俗--「拋柑接蕉」。元宵當晚,許多單身男女會前往公園的河邊或湖邊,男的拋香蕉,女的拋柑橘,期待覓得一段好良緣。吉隆坡也有相關活動,當地會安排年輕人肩並肩坐在噴水池,待香蕉和柑橘被拋入水中後,男生撈柑,女生則去拾蕉。
 越南
 通常在此日,越南當地人會一家人中午聚在一起吃「開年飯」,互相鼓足士氣,祈求工作順利。粽子則是「開年飯」極為重要的佳餚。越南甚至有著一句諺語:「大粽子,大團圓」。
 舊金山
 舊金山中國城是北美歷史最悠久的唐人街,又稱為三藩市華埠,是亞洲以外最大的華人社區,也是舊金山市內人口密度最高的區域。每年元宵節在舊金山中國城都能觀賞到「元宵節大遊行」。
 多倫多
 多倫多居住著許多華人居民,每年過年、元宵節,唐人街都可觀賞到許多表演,像是舞龍舞獅、武術表演等。元宵節和端午節前夕,走在唐人街的超市皆可看到各式各樣的元宵和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