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根據聯合報9日報導,台中市清水區高美燈塔興建距今已超過50年,是全國唯一紅白相間的橫紋燈塔,當初為了補強桃園和澎湖間海域的引航功能而設置,具海事重要意義,台中市政府今年1月公告「高美燈塔」登錄歷史建築,未來將輔導管理單位交通部航港局依文資相關法規進行維護管理、修復及再利用。
高美燈塔位於大甲溪口南岸,鄰近高美溼地,是台灣唯一紅白相間的燈塔,外觀呈八角型,燈塔底層牆面較為厚實,內部則為圓形平面,設有一座預鑄鐵製樓梯,窗戶為木製;塔高34.4公尺,燈高38.7公尺,光程16.2浬,至今仍保有建造初期氛圍,具地區性建造物特色與建築、技術史價值。
追溯高美燈塔的歷史,台中市文化資產處表示,當初由關稅總局工程大隊在民國56年興建完成,因桃園市白沙岬燈塔與澎湖縣目斗嶼燈塔之間,長達100浬海域間,沒有明顯標誌指引航行船隻,助航功能不足,才在這兩座燈塔的中點興建高美燈塔。
隨著台中港發展,關稅總局民國71年在臺中港一號碼頭遠東倉儲頂端設置「台中港燈塔」,並將高美燈塔燈器拆解至台中港燈塔,讓高美燈塔變成「有塔無燈」,隨之停用。
文資處提報登錄為歷史建築,經台中市「古蹟歷史建築聚落及文化景觀審議委員會」決議通過,名稱為「高美燈塔」,今年1月25日正式公告。平日維護情況良好,並已開放民眾參觀。
引航桃園澎湖間船隻 台灣唯一紅白相間「高美燈塔」登錄歷史建築--聯合報
- 2018-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