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縣府大樓原址重建 全島新地標--中時

  • 2018-03-16
 【本報訊】根據中時電子報16日報導,走過半世紀的金門縣政府辦公廳舍,已不符現代化作業需求,縣府規畫斥資新台幣25億元,原址重建地上14層、地下3層,兼具現代建築設計風格與閩南傳統文化底蘊,且符合綠建築與智慧建築標章的新聯合辦公大樓。
 縣府目前的辦公廳舍是在1968年軍管時期,由金防部工兵協建,採堡壘式外觀的老舊建物,沿用至今因陋就簡,且場地狹隘壅塞,已不符現代化辦公和為民服務的需求。
 縣府早在陳水在縣長主政期間,即有拆除重建之議,但直到陳福海縣長上任,2015年7月成立推動小組和辦理選址,並在次年委託廠商進行專案管理技術服務,才進入實質規畫階段。
 預計今年5月公開徵圖,進入細部設計的新行政大樓,預定容納17個局處室和所會單位,基地面積達1萬2330平方公尺,樓高地上14層、地下3層,總樓地板面積逾5萬1975平方公尺(含地下停車場面積)。汽車停車位400多席、機車停車位300多席,完工後將是金門最高的地標建築。
 針對被賦予引領金門經濟發展、開創百年大計重任的新行政大樓,陳福海縣長表示,就配合「金廈生活圈」的形成、「小三通」的活絡與「金門大橋」的興建來看,縣政府原址重建有助於發揮區域中心位置的優勢功能。
 縣府也指出,現址重建的優點包括促進金門地區經濟活絡,共創地方經濟再發展、位於重要交通節點,鄰近金城車站、金烈大橋及水頭碼頭,交通最為便利和區域商業發展成熟且生活機能健全,可有效串連周邊商圈持續精進發展。
 縣府表示,若縣府遷址新建則可能面臨舊市鎮加速萎縮,遷址新市鎮尚未發展的風險,因此在參考台灣各縣市作法,提出最適宜規模及公眾能接受的地點,最終並以民意為依歸,擇定原址重建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