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根據自由時報5日報導,展期四十天的「桃園農業博覽會」,4日在新屋基地開園,蔡英文總統出席力推國人要來逛桃園農博,且眼神堅定地說:「誰說桃園不好玩?」直接挑戰PTT鄉民公推桃園不好玩的說法,讓坐在台下的市長鄭文燦與市府團隊備受鼓舞。
據市府於在園區十二處進行的人流監測及中華電信對手機使用量推估,農博營運首日,進出園區有十二萬七一九七人次;4日的開幕式由「紙風車劇團」攜手至善高中學生表演「鵝媽媽齊步走」遊街,炒熱遊逛農博氣氛。
蔡英文表示,農博是桃園的盛事,她去年參加試營運時就覺得很精彩,今年更不能錯過,她要推薦給全國民眾,一定要找時間來走訪這個中央與地方、政府與民間合作的心血結晶。
規劃6大專區、25展館
鄭文燦指出,桃園農博由市府與農委會共同舉辦,兩年總經費達八億五千萬元,卅公頃的展區規劃六大專區、廿五展館、三百場次活動,以循環經濟、科技農業、地景藝術及綠色生活為四大特色。
桃園農博的廿五個展館為:特色產業專區「錦鯉園」,為錦鯉造型的地景建築;「綠迷宮」為植生牆迷宮,可變化迷宮路線;「茶香庄」有超大珍珠奶茶裝置藝術;「水利館」展現新一代科技智慧灌溉新觀念;「蜂樂園」展示齊全的養蜂資材與植栽;「花漾館」有德國花藝大師地景創作與令人驚豔的蘭花生命樹;「漁夫村」展館打造成大型船艙,展出漁業知識。
文創藝術專區的「夏禾風」由四個跨國藝術團隊創作,與在地青年藝術家參與,十公尺高的大型稻草農夫裝置藝術是最大賣點。
環境永續專區的「溫室饗宴」,展現區域化智慧電網,智慧溫室監控系統及雨水回收系統;「探索生活」及「環保再生」展館,展現農博永續、低碳、綠能和環保的理念。
多元文化專區的「客家工藝」以傳統客家民宅夥房為建築主題;「馬祖故事」能看見馬祖戰地文化和當地農業發展史;「原民家屋」以原民特有的野菜文化為展覽主軸;「國際友好」展區邀請了荷法英美日五國輪展,打造荷蘭風車地標;「四國文化」可看到南島文化的綠金傳奇。
在地生活專區有「魚菜共生」,展示垂直式漁菜栽培系統;「鼓勵好室」有全國首創的蕈光電影院;「快樂牧場」要帶領大小朋友重溫早期農村牧場;「不老桃園」呈現共住、共學、共老的友善社區環境;「閩食文化」可一探閩南文化,並舉辦農博盃料理競賽。
智慧科技專區「創新農機」有農機精品企業聯展;「綠色方舟」為光電能源的綠色建築,設有智慧電網,還有無人自駕車可預約搭乘;「好客食堂」採折板結構、折出各種使用空間,能自體調節微氣候;「氣象殿堂」有地震防災實境體驗,可體驗當一日氣象主播。
小英力推農博 開園首日逾12萬人次--自由時報
- 2018-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