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燈塔總體檢 109年風華再現--台灣新生報

  • 2018-05-14
 【本報訊】根據台灣新生報14日報導,為強化燈塔功能,維護文化資產,航港局將利用燈塔所處特殊自然景觀及豐富生態環境,持續拓展燈塔觀光效益,並已訂定「臺灣地區燈塔整建及發展計畫(一○六至一○九年)」經政院通過,目前已陸續針對燈塔進行體檢,投入計畫總經費共二·四五億元。
 航港局指出,目前國內燈塔遍布於臺灣本島及離島地區共有三十六座,塔齡超過百年以上有二十座,介於六十至一百年也有八座。其中具有文化資產身分的有十一座,分別為漁翁島、東莒島、東引島及烏坵嶼燈塔等國定古蹟四座;彭佳嶼、白沙岬、高雄燈塔等縣(市)定古蹟三座;高美、鵝鑾鼻、目斗嶼、綠島燈塔等歷史建築四座。
 由於燈塔極具文化資產價值,目前航港局正進行資料蒐集,以爭取更多燈塔取得文資身分認證,因此燈塔整建計畫也包括未具有文資身分者共十八座,其委託規劃設計、監造標已於今(一○七)年元月完成,工程標於五月一日決標,後續將進行燈塔園區及房舍整建、聯外交通改善、綠色永續能源建置、海事資產維護及展覽室建置等,預計一○九年施工完竣。
 另燈塔整建計畫中具文資身分者共十座,目前均已完成修復再利用,並依文化資產保存法相關規定,提送各古蹟主管機關審議,預計今年十二月底完成規劃設計,明(一○八)年開始施工,後續將以保護文化資產前題下,進行相關修復作業,期待在一○九年底以嶄新面貌再現風華。
 航港局表示,目前已開放觀光的燈塔有十二座,該局將配合整建計畫的進行,檢視燈塔地理環境及交通可及性,審慎評估其他燈塔開放觀光之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