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根據自由時報21日報導,西嶼竹灣沿岸近來漂浮大批小魚屍體,在烈陽照射下陳屍沙灘產生惡臭,由於魚種大都為鱸魚、紅莎及石斑等養殖魚種,懷疑為鄰近箱網養殖業者流出,澎湖縣政府農漁局已介入調查,並向養殖業者宣導死魚勿棄置大海。
澎湖近來傳出乾旱警訊,烈陽曝曬溫度相當高,卻有民眾發現竹灣沿岸漂流大批小魚魚屍,漲潮時衝上沙灘,退潮就卡在沙灘上,經陽光一再曝曬,就傳出陣陣惡臭,對於發展觀光的澎湖縣而言,造成遊客觀感不佳,澎湖縣政府農漁局接獲民眾通報後,立即介入調查。
根據了解,與竹灣海域相連的二崁海域,為澎湖內海箱網養殖重鎮,許多養殖業者聚集,發現死魚漂流的海岸線,用肉眼就能看到箱網養殖區,依照死亡魚種判斷,大都非澎湖本土原生魚種,應是養殖魚種,懷疑是天氣過度炎熱,抵抗力較弱的幼魚在箱網內相互碰撞死亡,但業者卻未將其撈起處理,反而棄置大海讓其隨波逐流。
澎湖養殖規模最大的天和公司,對於死魚有建立一套管理流程,會將死魚撈起製成飼料或在陸地上處理丟棄,絕對不會拋回大海,雖然魚體會自動腐壞,但在腐壞的過程中,會產生刺鼻惡臭,造成外界觀感不佳,主管的農漁局已向各養殖戶宣導,必要時將會請環保局協助開罰,呼籲養殖業者自制。
澎湖嶼竹灣沿岸漂魚屍傳惡臭 相關追源頭--自由時報
- 2018-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