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國寶匠師開班傳承技藝救古蹟--中時

  • 2018-05-29
 【本報訊】根據中時電子報29日報導,金門7大傳統聚落的紅磚古厝、宗祠群,在歲月的更迭下,已經一棟棟相繼斑駁傾圮。從事古蹟修復50年,第3屆金門文化獎得主之一的國寶級大匠師李清海,用大半輩子的時間搶救這些烙印歷史痕跡的老建築,並應邀開班授課,希望將源自泉州「原鄉」的專業工藝,一代代的傳承下去。
 今年高齡78歲,被文化部列入「台閩匠師名冊」的李清海老師傅,在20歲那一年,開始跟隨村內「和尚師」學作土木,4年後「出師」,成為古寧頭傳統匠師群的一員。在做中學、學中做的學徒生活中,先後參與5間家廟和古厝建築的興建和修繕工程,期間用心學習魯班公七色曲尺法,在燕尾脊、馬背等傳統建築樣式以及清水磚、古灰窗和砌石腳等,都打下深厚基礎。
 他在30歲就開起營造廠,40歲取得可競標1億元以上大型工程的甲級營造廠執照,陸續主持和參與山后民俗文化村、國定古蹟瓊林宗祠群、朱子祠和燕南書院等建築或修復工程。
 在文化部和金門縣文化局的邀請之下,他應聘擔任中國科技大學的「金門地區傳統建築修復技術傳承講習班(土木)高級班」特約講座,也出任文化部、金門國家公園的古蹟審查委員,參與台南、金門等縣市的古蹟審查作業,提供實務建議和指導。
 幾年來,李清海先後傳授中科大2期24人有關屋頂、基礎和砌牆領域的工法,並在遵循古禮的拜師儀式下,收下以金門高職、金門大學和民間人士為主的學徒20人,台金兩地桃李朵朵開,讓老師傅十分開心。
 另外,從小在旁耳濡目染長大的兒子李榮利、李榮興,也學得一手好技藝,如今已是金門獨當一面,帶領20多人工班的師傅外,連孫兒輩新生代也有人投入學習,克紹箕裘後繼有人,讓金門傳統建築獲得妥善維護,不至於傾倒在土石塵埃裡,獲得可期待的新血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