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根據自由時報28日報導,澎湖本島能夠完整欣賞燕鷗繁殖盛況,就是在湖西鄉青螺濕地,現雛鳥已陸續孵出,預估在15至30天後,小燕鷗就會帶著雛鳥慢慢離開,澎湖縣政府農漁局已協調航道浚深工程,等小燕鷗遷徙完畢後再行展開。
青螺濕地位於澎湖本島的湖西鄉北岸,總面積約100公頃,為澎湖重要的生態敏感區之一,澎湖縣政府林務公園管理在廟前濕地周圍復育海茄苳紅樹林,成效良好,隨後陸續試種另外3種紅樹林,雖成長較慢,也漸漸成林,目前已是澎湖最大的紅樹林濕地,由北而南分為4區:青螺砂嘴海岸區、紅樹林復育區、青螺魚塭棲地、紅羅灣潮間帶區。
今年因為梅雨季節慢到,小燕鷗繁殖十分順利,數量也增加不少,初估約有百餘對小燕鷗,成鳥下的蛋也沒有以前鼠蛇的干擾,目前已經進入雛鳥育雛的階段,母鳥甚至做巢到圍籬線的邊緣,十分容易觀賞,接近沙嘴航道區,因此雖然紅羅民眾希望盡速疏浚航道,但農漁局仍堅持在小燕鷗繁殖季後,再行疏浚航道,避免干擾燕鷗生態。
另外今年初海風侵蝕及搬運特別凶,北側青螺沙尾賞鳥板岌岌可危,鳥友們希望將此賞鳥板移到南側另一個賞鳥屋旁,或是沙尾的高地;針對鳥友們的呼籲,農漁局表示今年未編列經費,同時航道浚深會移動沙丘,因此明年將實地會勘,再行決定賞鳥板如何安置。
澎湖青螺濕地保育有成 重現珍貴小燕鷗繁衍生態--自由時報
- 2018-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