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儲金簿7月1日停辦  5-8年級生共同回憶將成歷史-聯合報

  • 2018-06-03
 【本報訊】根據聯合報報導,台灣將接受國際洗錢防制組織評鑑,金管會要求國內金融作業電腦化,自1970年開始實施至今,已48年近半個世紀,至今仍以學校教師或校護兼辦,手工謄寫的中小學學生儲金簿制度將走入歷史,郵政總局已發文通知全國各中小學今年7月1日停開新戶,禁止資金存入,明年6月30日所有帳戶結清。
 台東市豐里國小校護郭嘉雯說:「好懷念學生儲金簿的年代,小學時父母給的零用錢,我總是捨不得花,每次5元、10元,拿到學校存起來」;台東市陳先生也說,小時候同學間還會比誰存的錢多,因怕存輸別人,他有時會偷抽媽媽的錢包,拿個50元、100元到學校存,也成他兒時一段不能讓媽媽知道的小秘密。
 1970年,當時政府為了推動儲蓄運動,成立「中華民國加強儲蓄推行委員會」致力推廣學生儲蓄,學生儲金簿因而誕生,也成為全台所有5、6甚至7、8年級生,數百萬台灣民眾的共同回憶,讓人懷念的三折頁儲金簿,根據郵政總局資料顯示,到了2004年達到巔峰,全台約有兩千多所學校參與,共有54萬多儲金帳戶,存款金額高達18億元。
 學生儲金簿至今仍以學校教師等人員兼職且人工謄寫,郵局定期派人到學校核對帳冊與金額,台東郵局經理游仁崑表示,因開戶程序不夠嚴謹,且無法立即掌握金流,金管會擔心成為洗錢管道,郵局金融被金管會指定為洗錢防制評鑑對象之一,因無法每個學校提供一部電腦與郵局連線,學生儲金簿電腦化作業困難,郵政總局因而決定停辦學生儲金簿,今年7月1日起停止新開戶及禁止新資金存入,明年6月30日前所有存簿資金必須結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