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19 11:47【李炎奇/撰稿】馬祖人長壽的關鍵,就是醫療環境的改變。早年馬祖沒有醫師、醫院,甚至連診所都沒有。
戒嚴時期只有軍醫院,主要替軍人看病,而健保還沒開辦,看病對馬祖人來說是很奢侈的事。
早年出身馬祖的公費醫學生,看著鄉親受到病痛折磨,離島人的使命感砥礪他們越過台灣海峽,搭著軍艦忍受十幾小時波濤洶湧的航程,抵達基隆港,搭車到台北市吳興街,前往臺北醫學院(北醫大前身)求學。
他們畢業返鄉履行公費生「服役」15年的責任,許多至今卻堅守醫療現場40年。
返鄉行醫的公費生,他們在社區積極展開保健醫療活動,扛著血壓計、攜帶型超音波等設備,家家戶戶量血壓,展開整合型健康篩檢,並透過家訪衛教,傳遞正確飲食觀念,因為他們的努力,不僅讓馬祖民眾得到更好的醫療照顧,也改變一座島的命運。
前衛生署署長葉金川在《忘齡之島》序寫到:「大醫院可以救你命,但肯定不會讓你更健康。」長壽的趨勢使得「人生七十才開始」,建立一個更友善的照護環境,政府與民間要一同努力。
北醫大公費生返鄉 改變島嶼命運--經濟日報
- 2018-06-19

臺北醫學大學與天下文化合作出版《忘齡之島:馬祖躍居台灣平均壽命第1的祕密》12日新書台北發表分享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