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大學申請漲學費 僅中興跟文藻小漲2%--自由時報

  • 2018-06-24
 【本報訊】根據自由時報24日報導,今年有十六所大專校院申請調漲學雜費,教育部昨審議,僅通過中興大學、文藻外語大學兩校可調漲二%,其他十四校駁回,理由多是跟學生溝通不足;被駁回的私校校長抱怨,辦學成本疊高,學費卻凍漲,恐影響高教品質;反教育商品化聯盟堅持,為減輕青年負擔,一所都不能漲。
 多與學生溝通不足 被駁回
 教育部高教司長李彥儀表示,中興、文藻通過調漲二%,估算中興學生一學期增四六八到五七八元、文藻學生增六三一到一○三○元,其他十四校不通過調漲,理由多是跟學生溝通不足,或是支用計畫經費、助學計畫不夠具體等原因。
 反教盟學生 盼一校都別漲
 反教育商品化聯盟得知官方昨要審議學雜費,上午到教育部門口抗議高喊:「減輕學生負擔、凍漲三年學費」、「違法漲學費、學生不放過」,並上演行動劇(下圖,記者簡榮豐攝),由學生背著沉重的學貸「ATM」紙箱任由學校提款,最後被違法的教育部行政措施壓垮。
 反教盟成員、淡江大學學生謝毅弘指出,今年申請調漲學雜費的學校,有的違反相關規範、有的生師比(老師跟學生的比例)計算超標,依法應都不准申請。
 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學生陳德匯批評,教育部今年學雜費調幅有誤,誤用每人每月總薪資等數據,得出可漲二•五%到三•七五%,實際算法應下修;李彥儀昨坦言誤用數據,昨審議會上已修正,實際可調漲的幅度應為二•二九%到三•四四%,對此抱歉。
 私校怨多年未漲 恐影響品質
 世新大學校長吳永乾表示,今年私校配合政府全面調薪三%,教授等級也增十%的學術研究費,人事成本增,不少私校十年未漲學費,若經費不足,恐使台灣高教整體品質無法提升。
 實踐大學校長陳振貴說,台灣高教學費偏低,譬如美國南加大一個學分費高達一千八百美元,比實踐一學期學費還高,但台灣學費調整成為政治問題,未來只能開源節流,維持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