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佛手驚見「保麗龍」 馬祖待觀察了解--三立

  • 2018-07-25
 【本報訊】根據三立新聞24日報導,金門1位民眾民眾在網路上po出照片,說她網購買了兩斤的佛手螺,吃了十幾顆之後,才發現螺肉裡面竟然有將近30顆的保麗龍。照片一出,不少網友直說好可怕,但實際到餐廳再直擊,都沒有看到類似狀況,常吃的民眾也說,吃了十幾年從沒見過。
 大陸海漂垃圾保麗龍確實是環境生態殺手,對漁貝類成長造成嚴重傷害,金門佛手內肉發現有「保麗龍」,馬祖至目前為止,尚未傳出類似事件。
 這位金門民眾說,翻開佛手螺的外殼,裡頭白白的一顆一顆,猛一看還以為是佛手螺的卵,沒想到仔細看,螺肉內大約塞了將近三十幾顆的顆粒,竟然是不能消化的保麗龍。
 佛手螺又稱做鵝頸藤壺,因為外型長的像佛祖的手而得名,一般棲息在潮間帶的礁石縫隙裡,是金門、馬祖的特產。
 民眾:「從小吃到現在,從來沒有看過說裡面,佛手螺裡面有這個保麗龍,真的是微乎其微」。
 金門水試所技士黎錦超:「因為佛手螺啊!牠本身我們看他是併攏的嘛!牠要吃東西會把它張開,由一些附肢出來抓東西吃,飄過來的東西牠覺得可以吃,牠就把它塞進去,牠吃東西沒有選擇性」。
 原來佛手螺因為移動性不大,加上對食物的選擇性小,海岸線垃圾情況再不改善,到頭來影響的還是民眾自己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