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根據蘋果日報報導,新版《空氣污染防制法》實施,管制移動污染源成為重點,環署除將加嚴二行程機車及一、二期柴油大貨車的排放標準,每年超過120萬車次行駛的砂石車是另一重點管制對象,車行掉落載運泥沙是街道揚塵佔台灣整體空污排放3成的主因,但去年環署調查依規定有覆蓋防塵布的車輛比例「不增反減」,環署將從今年10月空污季起加強取締。
環署曾調查,街道揚塵約佔全國原生性粒狀污染物排放量約3成,街塵來源包含道路路面破損、裸露地表逸散排放及營建工地、工廠運輸車輛夾帶泥沙掉落,當暴露於大氣中的懸浮微粒又受到機械性擾動會再度揚起,也使得車行揚塵造成惡性循環。
交通部已訂「裝載砂石土方車輛使用專用車輛或專用車廂規定」,要求車輛須備有帆布能緊密覆蓋貨箱,規範砂石車輛覆蓋防塵布者,應捆紮牢靠,邊緣應延伸覆蓋至貨箱上緣以下至少15公分,違者也可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30條規定所載貨物滲漏、飛散處3000至9000元罰鍰。
環署每2年針對營建工程所做管理計畫調查,其中出入工地的砂石車輛抽檢發現,2013年有落實完全覆網的比例是66.1%,2015年提高到74.3%,但去年不增反減,抽檢的1220輛車次,只有63.7%有完全覆網,未下拉或捆紮牢固佔35.1%,更有15輛車約佔1.2%,是完全沒有覆網。
環署空保處長吳盛忠說,《空污法》修法後,32條明定「從事營建工程、粉粒狀物堆置、運送工程材料、廢棄物或其他工事而無適當防制措施,致引起塵土飛揚或污染空氣」可處1200元以上10萬元以下罰鍰,環署將要求各縣市政府10月起加強路邊攔檢未覆蓋帆布砂石車。
砂石車趴趴走烏煙瘴氣 環署10月加強取締各縣市開罰-蘋果日報
- 2018-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