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天下雜誌656期(2018-09-10)報導,家家有本難念的經,離島憂心醫療、交通不便;都市煩惱長照、環境風險,比起拚經濟,居民更看重需求是否被滿足,生活有沒有安穩。2018年《天下》幸福城市大調查發現,能傾聽民心,端出定心丸政策,「安全感治理」正是幸福關鍵。
2018年《天下》幸福城市大調查揭曉,針對全台22縣市,以經濟力、環境力、施政力、文教力、社福力等5個面向,共68項客觀指標,加上當地居民的主觀感受,得出綜合的競爭力排名。
▲總體競爭力:
桃園跳升明日之城,連江縣小島大幸福
城市競爭力總排名中,台北市以得天獨厚的條件不意外蟬聯6都第1,但桃園從前年墊底,去年第4,今年又上升到第2,以超高民眾滿意度,成了近年進步最快的明日之城。
非6都縣市中,連江縣連續3年奪冠,縣長劉增應在公共衛生、基礎交通的補強,滿足了馬祖人過去從戰地到離島的不安全感,幸福效應強。
值得注意的是,彰化縣總排名從13名躍升到第6名,無論是經濟力、施政力、社福力都有長足進步。
連江縣近年全力改善基礎交通和公共醫療,也致力發展觀光,滿足過去馬祖人的戰地不安全感,離島居民小確幸大幸福。
▲經濟力:
桃園、新竹蟬聯第1
經濟力方面,6都桃園市自從去年擠下台北及台中拿到第1,今年再度蟬聯。
市長鄭文燦認為,桃園市是台灣產業最密集的地方,產業多樣又完整。無論是機場捷運開通、桃園航空城定案,明年進入實質開發階段,對經濟均有拉抬效應。
非6都的新竹市蟬聯經濟力第1。新竹市積極爭取前瞻基礎建設經費,改造新竹火車站的「新竹之翼——大車站計劃」,翻轉城市軸線,改善交通帶動商業,讓市民很有感。
▲社福力:
善用「社會資本」 嘉義進步最大
聯合國2030永續發展目標將社區列為最小的公民組織。政府如何運用志工、在地組織、NGO等「社會資本」組成社會安全網,成了趨勢。這也是嘉義市大幅進步六名的原因。
聯合勸募研究發展委員會召集人張淑慧認為,嘉市這一年由專業社工師領隊,積極培力民間NGO,扎根在地力量,公私協力成績有目共睹。
因地制宜的創新也特別重要。譬如台東縣打破狹長地形,多點設立家庭福利服務中心的「幸福柑仔店」,定期透過垃圾車宣導,讓社會局業務能擴散。「與其煙火式的一次性補助,或政府部門全數投入,不如善用民力。專業創新、公私協力、培植在地社會資本,」張淑慧說。
▲文教力:
彰化排名三級跳,屏東、桃園受專家肯定
文化的軟實力不容小覷。連江縣在傲視其他縣市的圖書資源上,拿下文教力第2名的好成績。
從第10名躍升到第3名,進步最多的彰化縣,1年辦了2400多場藝文活動居非6都之冠。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秘書長楊志彬觀察,無論是閱讀運動、多元教育、偏鄉小學,彰化歷任縣長努力至今都有好的傳承。
這兩年桃園透過地景節慶積極整理文化資產;屏東整合跨局處資源,協力社區學校,推動特色學校、婦女培力、客庄藝遊等,也讓專家肯定。
▲環境力:
台北資源多,新北、屏東是典範
環境力方面,台北市和新北市、金門縣和連江縣,繼續蟬聯6都及非6都的前2名。
「未來城市治理的創新關鍵,恐怕是環境力,」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董事長賴曉芬認為,近年能源轉型工作進入深水區,跨域整合更困難,過去地方政府無專責單位,成功與否取決於能否找到專業的人和團隊。
她觀察到台北市的首都優勢,能讓中央資源及國際連結進來,推動較快,但以訂立KPI由上而下推動的做法不夠細緻。相較之下,新北市和屏東縣將能源轉型觀念融入各部會,結合社區營造基礎推動民眾參與,行政創新是更理想的做法。
對市民來說,「小確幸感」已是安居的必要條件,縣市首長在極端氣候的因應、能源轉型的挑戰上,如何在空氣、水、能源、食物等基本所需,滿足市民的「安全感」變得更為重要。
跨域整合、官民合作等新型城市治理的必修課,預料將會是22縣市愈來愈吃重的幸福指標。
· ◎2018年《天下雜誌》幸福城市大調查排行說明
為了解縣市發展現況,《天下雜誌》以經濟、環境、施政、文教、社福五大面向,共計68項主、客觀參考指標,對幸福城市進行排名。另考量發展差異,將幸福城市分為6都與非6都2組。在六都組各指標分數計算方式,是在最大值與最小值之間等距分成5組,落在表現最佳組別的縣市給予5分,其次4分,依此類推,最低組別得一分;非六都組計算給分方式亦同。
客觀指標來自2017年各級政府調查、統計資料,主觀指標則取自《天下雜誌》對民眾進行的意見調查;佔分比例前者為80%、後者20%。最後將各縣市5大面向得分平均後,再轉換為千分制分數獲得總分。●更多內容,請見天下雜誌656期《2018縣市調查—藍與白的逆襲?》
2018年《天下雜誌》幸福城市大調查排行 第1名不在台灣本島
- 2018-09-12

天下雜誌656期《2018縣市調查—藍與白的逆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