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橋試車 世界跨海距離最長--蘋果日報

  • 2018-09-29
 【本報訊】根據蘋果日報28日報導,耗資上千億興建的港珠澳大橋,2009年底動工興建,預計在下月底(10月)通車。它連接香港大嶼山、澳門和內地珠海市,橋的設計壽命長達120年,現為世界上最長的沉管隧道、以及世界跨海距離最長的橋隧組合公路。港珠澳大橋全長近50公里,其中主橋全長約29.6公里,為「橋隧結合」結構,亦包括一條長約6.7公里的海底隧道,以及四個人工島(分別是香港口岸、珠澳口岸、海底隧道東、西出入口人工島)。
 海中的橋隧主體工程(由粵港分界線至珠海和澳門口岸段)由粵港澳三地共同出資建設;海中橋隧工程香港段(起自香港國際機場人工島,止於粵港分界線)由香港方面建設,三地口岸和連接線由三地各自建設。港珠澳大橋啟用後,料穿梭港、珠、澳三地的交通時間將銳減,行車時間僅需一小時,形成「一小時生活圈」。而大橋主體部分的建設、營運、維護及管理,則由港珠澳大橋管理局負責。
 為免影響航運,港珠澳大橋特意採用了大跨度的跨海高架橋樑。它的西部跨海高架橋是由大跨度橋樑所組成,主跨度達75至180米。鑑於走線位置同時位於香港機場西面船隻航道之上,故海上橋樑在跨越船隻航道時,橋身的水平位置會相應提昇以提供41米的淨空高度供船隻通過。這條雙程三線分隔公路將配備有一個車輛掉頭設施,供緊急情況或管理運作時使用。
 港珠澳大橋工程由香港負責的部分,則包括12公里長的香接接線(三線雙程行車)以及「香港口岸」。香港口岸是一個設於在香港機場東北面對開水域、面積達一百五十公頃的人工島。連接「香港口岸」的道路有香港接線、屯門至赤?角連接路(向北及東南)和通往機場島的道路,任何一方出路若發生事故,大橋車輛仍可改道使用其他出路,有利緊急應變。
 同時間,車輛日後將可使用屯門至赤(魚)角連接路進出而不須經過東涌新市鎮,區內的交通亦將得以改善。香港口岸工程項目包括建造貨物、旅客及相關車輛檢查和過關設施,前線部門(如入境事務處,香港海關等)的辦公地方,道路設施,公共運輸交匯處,以及相關的土木、交通控制及監察系統和環境美化工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