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根據中央社報導,實踐大學教授陳超明7日表示,英文課雖在學校教,但學生沒有學的過程,學習只能在家或補習班完成,偏鄉或弱勢孩子沒錢補習,家裡也不適合唸書,回家就等於中斷學習。
陳超明表示,10年前他首次到台東瞭解孩子的英語學習狀況,發現已學4年英文的小學畢業生,竟有3成連26個英文字母都學不全,因此他開始研究這個問題。
為何偏鄉學生英文學不好?陳超明認為,並非教師或教材問題,而是因為制度,雖然英文課在學校教,但學生沒有學的過程,學習只能在家或補習班完成,而偏鄉或經濟弱勢孩子沒錢補習,家裡也沒有適合唸書的環境,回到家就等於中斷學習。
「教完不等於教會」,陳超明提到,我們很少問到學生會了多少,教學不一定等於學習,老師在台上拚命講課,台下的學生不一定有在學,就算學習一堆文法等語言知識,也不等於能實際應用的語言能力。
陳超明表示,「減法教學的重點在於教會,不是教完」,陳超明指出,教學方式以學生程度為主,減少教師授課份量,增加學生學習內容,並讓孩子有100分的機會,進而得到自信並引發學習動機,每堂課最後都要留幾分鐘確認學生這堂課學了多少,如果孩子上完課也忘光了,代表這堂課是無效學習。
陳超明表示,在教學管理上有幾個重點,包括學習應該在教室裡完成,30%是教學,70%是練習,而且要讓孩子做中學,透過小組活動、激勵型學習競賽等教學活動來鼓勵學生學習,評量則是為了提升學生學習動機,給孩子100分的機會,並以學生為主,不要趕進度。
偏鄉童英語學不好 學者:回家等於中斷學習-中央社
- 2018-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