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金三角」讓桃園商圈品牌邁向國際級--經濟日報

  • 2018-11-20
 【本報訊】根據經濟日報19日報導,桃園為台灣的國家門戶,深具族群特色,更是台灣的族群族窗。以龍岡地區為核心,密集分佈了客家、閩南、外省眷村、馬祖、雲南、滇緬與新移民等族群,是多元族群在桃園生根發展的表現。
 為了協助本區地方商圈成長及發展,鄭文燦市長極力推動並交付市府團隊,104年起投入為期三年的「魅力金三角」商圈發展計劃,委由對地方產業輔導有10多年經驗的華宇企管進行培植輔導、整合鏈結、行銷推廣三階段輔導內容,藉由專業力量提昇地方產業經濟的成長與興盛。
 「中壢-平鎮-八德」三角地帶,在客家、閩南、馬祖外省眷村、雲南滇緬及異國等多族裔融合之下,形塑出多元色彩的跨族裔飲食文化。「魅力金三角」商圈發展計劃即是針對這個三角地帶商圈的在地業者及新住民為主要輔導對象。在商圈業者的輔導上,針對多元輔導項目來提升業者的經營能力,並促成在地協會成立組織。在新住民輔導部分則規劃建立在地新住民學習中心,邀請40位新住民朋友加入,進行新住民多元培力、協助微型創業,讓新住民在此深根發展。
 該計劃由市長及桃園市政府團隊共同推動,結合南亞技術學院、媒介在地農特產品,有效串聯桃園在地優質資源,打造跨族裔飲食文化產業版圖,串連產業鏈及旅遊資源,具體辦理推動在地旅遊服務升級、調整觀光體質、人才培訓、專才與產業培育等重要行動計畫,透過公部門、地方組織、店家業者共同打造區域產業共融的跨域形象,並傳承地方產業教育,提升跨族裔飲食文化產業的競爭力。
 最終目標是建立有系統的、由下而上的跨族裔飲食文化產業發展網絡機制,經由跨域、競合過程與環境改善,串連產業鏈及旅遊線,推動體驗經濟,發展共同經濟利益,形塑獨多元族裔共融的地方產業風格。
 為期三年的輔導達成五大亮點成果,包含:產地到餐桌的供應鏈串聯讓在地產業與環境共生發展;透過多次媒合座談及講堂,促使各族裔產業間交流;輔導愛地球木工坊等在地文創9家創業;創新創意料理研發及伴手禮研發共80式;美食節目及部落客口碑推薦不斷,整體行銷觸及人數達440萬人次以上。
 地方商圈組織在輔導計畫完成後,今年亦搭上地方創生的「體驗經濟」熱潮,由華宇企管協助規劃結合地方極具故事性的文化歷史,試辦10次地方導覽遊程,場場秒殺,民眾參與度極熱烈,為在地創生寫下很好的成果。
 桃園是台灣最具有族群特色行政地區,為讓地區各族群特色能有計劃的融入地方經濟,除了執行本計劃,桃園市政府持續推動多項計劃,如:客家浪漫台三線等,並籌辦泰拳、東南亞歌星演唱會等多項外籍移工體育及藝文活動,以落實多元族群國家一體的政策。未來針對地區商業輔導計劃,將持續結合族群文化及地方特色產業發展,將桃園地區商圈特色發揚光大,讓桃園朝向國際級商圈品牌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