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發號召令 作夥復育火金姑--中國時報

  • 2018-11-27
 【本報訊】根據中國時報27日報導,金門縣林務所在太武山腳的植物園建置螢火蟲復育區,並採集地區分布的螢火蟲進行保種培育。因螢火蟲的主要食物「蝸牛」入冬後數量銳減,該所邀請民眾一起來蒐集,幫忙「火金姑」快快長大,再讓金門的夜空閃亮起來。
 縣林務所指出,全球大約有2300種螢火蟲,台灣已紀錄54種,金門也有幼蟲陸生的臺灣窗螢和幼蟲水生的條背螢等2種,但因棲地相繼遭到破壞,已難得一見。
 該所2016年啟動培育計畫,除在植物園建立螢火蟲復育區外,也採集地區分布的螢火蟲進行保種培育。在太武山區工作的民眾發現夏季螢火蟲數量有增多趨勢,顯示復育小有成果。目前,植物園的螢火蟲種源培育中心已可穩定繁殖臺灣窗螢,今年並野放了2000餘隻幼蟲及成蟲。
 不過,因入冬以後,螢火蟲的食物來源「蝸牛」變少,該所邀請有興趣的鄉親一起走進潮濕或常澆水的地方如菜園、苗圃,協助蒐集扁蝸牛、球蝸牛和體型不要大於1.5公分的非洲大蝸牛幼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