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根據自由時報26日報導,澎湖四面環海,自古就是重要航道,因此水下資產相當豐富,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在澎湖歷史建築「郵便局」設立水下考古工作站,今日舉行揭牌儀式,同時也將延伸至金門、連江兩縣,為未來澎湖設立水下博物館先期熱身。
今日揭牌儀式,由文化資產局長施國隆、澎湖縣長賴峰偉、前文建會副主委吳錦發、中研院院士臧振華、澎湖縣文化局歷任局長曾慧香、鄭嘉薇及現任局長王國裕等貴賓出席,並請來國寶級潛水員、現年94歲的蔡寶生共襄盛舉,蔡還捐出早年使用的潛水裝備提供展覽,並口述澎湖周遭海域沉船資料,真是名符其實的「活國寶」。
施國隆致詞時表示,澎湖黑水溝航道擁有豐富水下文物,目前水下驗證的具體目標計有87處,澎湖就有71處,其中4艘古沉船判定具有重要歷史、文化意義,因此先期設立水下工作站,未來朝向設立水下博物館方向進行;同時水下工作站本身就是歷史建築,未來結合鄰近古蹟天后宮、順承門等,讓媽宮古城風華再現;另外水下工作站還有體驗教育,結合最新科技。
資局在揭牌後,也推出「澎湖水下文化資產-黑水溝傳奇」多媒體展,展期至明年11月29日止,分為「勇渡險惡黑水溝」、「水下考古知識」、「水凝時光膠囊」、「潛進S.S. Bokhara商輪」4大展區,民眾可透過環形劇場及動畫,認識澎湖出水遺物,開放時間為每日上午9時至下午5時,開放免費參觀。
澎湖水下考古工作站揭牌 為水下博物館設立熱身--自由時報
- 2018-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