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首度普查全市行道樹 掛牌QRcode「身分證」--聯合報

  • 2019-02-17
 【本報訊】根據聯合報16日報導,什麼樹果實又長又粗像臘腸?搓揉葉子會聞到電線走火味,又是什麼樹?桃園市政府去年起首度展開全市行道樹普查建檔,迄今完成普查5.7萬棵,並優先替桃園、中壢部分公園行道樹製作「樹的身分證」,已掛上2千多牌,民眾只要用手機掃描QRcode,眼前行道樹的基本資料一目瞭然,還可學習樹種趣味小知識,更添互動樂趣。
 行道樹不僅能美化市容,也可淨化空氣、調節氣候、減輕噪音等,是城市不可或缺的綠蔭風景,桃市府過去未對各區行道樹有全盤掌握,不利後續養護,去年起展開全面普查,迄今完成8個行政區、5萬7千棵行道樹,由於行道樹數量遠比想像多,粗估全市達8萬棵,今年持續普查,預計年底完成,並於明年底前完成身分證掛牌,為期3年計畫總經費約2260萬元。
 市府養護工程處指出,普查進度逾7成,迄今調查有237種樹種,最常見前5種為樟樹、台灣欒樹、小葉欖仁、茄苳與楓香等,為讓民眾更親近行道樹,已在中壢與桃園區部分公園替2010棵行道樹掛身分證,牌面有獨一無二的身分證號與QRcode,手機掃描就能一窺究竟。
 桃園區朝陽森林公園周邊行道樹以四季常綠的大葉山欖為主,記者實測用手機掃QRcode,就可得知該棵大葉山欖樹高、樹胸徑、樹冠投影面積等個資,內也記載樹種學名、別名,以及能抗旱抗風且耐濕的特性,並附圖文特徵等,適合學校戶外教學與親子互動學習等。
 養工處公園綠地科長姜志男說,樹的身分證除了記錄樹種相關資料,也擴充增加趣味小知識,寓教於樂讓民眾能更認識眼前樹種,如香楠就寫道:搓揉葉子一聞,會聞得到如電線走火或塑膠燒焦的臭味,因而別名「臭屎楠」,又為何名為「香楠」?是因為樹皮磨成粉後,可作為線香才得名;另無患子樹種相傳以木材製成木棒可驅魔、殺鬼,才被稱為「無患」。
 市府普查過程也發現特殊少見樹種,如中壢青埔4街有果實粗長如臘腸懸掛樹上的「臘腸樹」,中壢中華路1段有原產金門的樟樹科樹種「潺槁樹」等,養工處指出,全面普查除建立資料庫,也方便民眾通報,未來也將擴充是否生病等養護紀錄,讓身分證升級成健保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