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08 (中央社8日訊息)文化部公告連江縣「馬祖擺暝」、臺南市「南關線三大廟王醮暨遊社」及雲林縣「馬鳴山五年千歲大科」,經文化部民俗審議會審議通過登錄為重要民俗。
文化部長鄭麗君表示,於每年元宵節期間進行的馬祖擺暝,是連江縣第一項國家級的重要民俗,重要民俗展現了臺灣民間豐沛的文化生命力。
「馬祖擺暝」為連江縣四鄉五島全域共有的歲時性祭典,每逢農曆正月中旬至二月初,各村境由在地居民及旅外鄉親合力自主傳承祭典文化,凝聚了馬祖人的強烈認同感與向心力。擺暝期間於北竿、南竿、東引、莒光等地所呈現的文化形態,不論是在廟宇內外的供品擺宴、請神等元素,以及孩囝(神偶)出巡、鼓板演奏、扛乩、懸掛風燈、燒馬糧、躃火儽等儀式或陣頭,都顯現出閩東地區特有的傳統文化。參與迎神遶境的乩轎、鼓板隊及廟方人員在結束公共性的迎神儀式後,前往村境內有喜事(如結婚、產子)的家庭「送喜燈」祝頌吉祥,也反映傳統社會緊密聯結的鄰里關係。
文化部表示,未來將依《文化資產保存法》第92條規定,啟動各項重要民俗文化資產保存維護計畫,包含「基本資料建檔」、「調查與紀錄製作」「傳習或傳承活動」、「教育與推廣活動」、「保護與活化措施」、「定期追蹤紀錄」等內容,由民間傳承的核心精神出發,並以永續維繫地方民俗生命力與社群在地認同為目標,擬定符合民間期待、尊重文化差異性的保存維護策略,弘揚臺灣多元的民俗文化資產價值。
馬祖擺暝獲登錄重要民俗 文化部:展現民間豐沛文化生命力--中央社
- 2019-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