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01(聯合報報導)國家語言發展法通過,111學年起中小學生必修本土語言,包括閩南語、客語、原住民語、馬祖的閩東語和手語。教育部今天7月底為此舉行今年首次課審會審議大會,傳出國中分組的課審委員反對本土語言納必修課。教育部長潘文忠今天對此強調,審議過程中雖有各種討論,最後都將依語發法規定,將本土語言納為部定課程。
本土語言納中小學必修引發爭議,有團體批評,教育部一方面要配合蔡英文總統政策,2030年落實雙語教育,一方面又要配合語發法,此例一開,中小學必修課程種類恐無限增加,但每生每周節數有限。本土語言也是上次次課審會審議大會的衝突焦點,有課審委員指出,本土語言納為必修課,恐違背108課綱強調彈性學習的精神。
潘文忠表示,課審會目前在分組審查,屬於初審階段,後續還會把各組意見提到大會進行充分討論,最後做出決議。審議過程會有各種面向的討論,包括本土語文師資準備、配套措施等。待各分組的意見都整理好,才會召開大會。
語發法第九條規定,教育主管機關應將國家語言列為國民基本教育各階段的部定課程。第18條則明定,第九條規範要在108課綱上路後三年,也就是111學年正式上路。
有關本土語言納為中小學必修的規畫,國家教育研究院副院長顏慶祥日前受訪表示,未來國小、國中學生每周都要必修一節本土語言,高中則建議在高一必修兩學分,高二、高三則可開設加深加廣選修,提供對台灣文學等領域有興趣的學生選修。
顏慶祥說,傳統語言確實有必要保存,語發法規定的本土語言包括閩南語、客語、原住民語、馬祖的閩東語和手語。審議會分不同語種各自規畫,比較特別的是,馬祖的閩東語直接委由馬祖單位規畫。該語除馬祖人使用,桃園也有一些族群來自馬祖,如今使用閩東語。
國家語言發展法通過 馬祖國中小111學年起必修閩東語--聯合報
- 20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