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17(聯合新聞網報導)農委會發出紅色種苗超種警示燈號,避免重演高麗菜盛產價崩亂象。雲林菜農說,政府立意良善,但無法解決根本問題,預警機制應從育苗場端就開始建立,否則政府教農民不要種,損失的還是農民。
雲林縣平地高麗菜約二至三個月收成一次,目前最近一次種植約在八月初,預計十月底收成。元長鄉徐姓農民表示,今年的風雨少,沒有颱風,預估此波收成後恐會出現產量過剩的情況;且山上高麗菜到十一月還在出產,會和平地高麗菜有將近一個月的重疊時間,產銷失衡問題恐再浮現。
他也說,菜農通常是栽種前一個月向育苗場預訂種苗,育苗場資訊並不會事先公開給農民知道,因此並不知道誰也要種。補助不是產銷失衡的最佳解方,應思考回歸市場機制,由市場決定農產品價值。
彰化是高麗菜主要產區,有的高麗菜農從清明節後就不種了,就是擔心價格又崩盤。菜農林有信說,最近有注意到農糧署的警示紅燈,他是種高麗菜專業戶,都是按照季節種,但有些農民會搶在八月就種,有時遇到一個颱風,菜價一拉高就賺到了。最近有些平地菜農也會提早種高麗菜,菜價好時批發價每公斤卅多元,但菜價差時只剩二、三元,差距很大。
一位菜農指出,政府要加緊腳步整合外銷,台灣美生菜種植門檻同樣不高,但收成後須經過冷藏,銷售設備有門檻,現在大都與國外集團契作外銷;高麗菜未來也要朝向這樣的銷售模式,初秋高麗菜適合外銷到國外華人區。
農委會發布高麗菜超種警示燈 菜農:應從育苗端下手--聯合新聞網
- 2020-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