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根據中央社報導,文化部11日在行政院會報告「再造歷史現場計畫執行情形」,行政院長蘇貞昌聽取後裁示,請文化部持續輔導、執行,讓文化資產的保存、活化,成為帶動城鄉發展,甚至吸引世人目光的軟實力。
文化部11日在行政院會報告「再造歷史現場計畫執行情形」指出,截至民國110年11月,文化部已投入約新台幣73億元補助22縣市41項「再造歷史現場計畫」。
這份報告說,階段性成果如「大基隆歷史場景再現計畫」太平輪紀念公園開放、要塞司令部官邸修復,以及「左營舊城見城計畫」護城河通水與西門段城牆修復等。
根據報告,大基隆歷史場景再現整合計畫,是透過沙灣、和平島及西岸地區的歷史空間調研修復,包括西班牙據台時期、清法戰爭、日治時期至今的大基隆歷史場景,呈現台灣在大航海時代地理位置與角色的重要性。
另外,左營舊城見城計畫則因左營舊城是台灣現存最早的石城,在明鄭時期為屯墾區、清領時期為鳳山縣治,日治及國民政府來台時期成為海軍要塞,現正修復並重現歷史場景。
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在行政院會後記者會轉述,蘇貞昌會中指出,「再造歷史現場」是總統蔡英文極為重視的文化政策之一,不論是有形的或無形的珍貴文化資產,都是台灣獨特的歷史印記,迫切需要被有系統性的保存、維護和活化。
蘇貞昌表示,政府透過前瞻預算,預計投入共100億元推動「再造歷史現場計畫」,將文化資產保存當成是重大的公共投資。
他說,除透過歷史研究、場域的調查與修復,再現歷史場景,運用不同的載體重現史料、講述歷史故事,讓民眾能感受到不同歷史節點上,不同地域、不同族群發生了什麼樣重要的事件,從而改變了台灣命運。
蘇貞昌請文化部持續輔導地方政府執行計畫,期待透過中央與地方的共同努力,讓台灣歷史上許多重要但還不太被瞭解的故事,重新為民眾所認識,讓文化資產的保存、活化,成為帶動城鄉發展,甚至進一步成為台灣吸引世人目光的軟實力。
政院:再造歷史現場計畫 盼成吸引世人的軟實力-中央社
- 2021-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