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論:制度束縛 偏鄉離島醫療窒礙難行--台灣醒報

  • 2012-11-12
2012-11-12/來源:台灣醒報/作者:施壽全(馬偕醫院副院長)
稍早前媒體報導,尖石鄉衛生所醫師並未看診,卻申請健保給付被判刑的消息。雖然法官最後給予緩刑,附帶需無償醫療服務的處罰,但此判例對此後醫療工作的推動與執行將有某種程度的影響,不應等閒視之。
偏鄉醫療問題多
今日台灣的山地或離島,已無物質匱乏的景況,住民反而頗多人營養過剩;尤其是居山地者,因為大都是勞力工作,需要吃飽才有體力,體重較難控制。
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與高尿酸等慢 性病在偏鄉盛行率也高,併發心腦血管急重症的危險性,並不亞於都會人士。不過,由於基礎建設仍未周全,交通不便,雖然這些年來,許多醫院配合政府政策或自發地在偏鄉,建立據點或派員定期巡迴醫療,但住民看診與用藥的「順服性」,還是不如一般城鎮。
因此,在尖石鄉的案例中,若病歷紀錄是無中生有的確不應該,但據醫師辯解,情猶可原之處是,有些為老病號或醫師熟識的人。
醫師法第11條,原本就允許醫師在偏鄉執業有較寬鬆的條件,但法官若採取嚴格解釋,將非醫師親自診察卻施行治療的狀況都認定為「犯罪」(緩刑也是罪),那麼,此後偏鄉醫師,將無人敢對病人就醫權宜處理,偏鄉許多行動不便、距離阻隔或工作忙碌者,服藥有一搭沒一搭的情形將更加嚴重,疾病危險因子不能有效控制,引發心腦血管急重症的機率也將隨之增高 !
欲提升偏鄉醫療水準,當然,不是醫療本身一頭熱就可辦到,還需要配套,包括如:加強道路交通等基礎建設,促進產業轉型使住民不只依賴勞力工作為業等。但在整體規畫未落實前,偏鄉醫療需要更多彈性;究竟是彰顯表面的公平正義重要?還是實質防杜人命悲劇事件發生優先?值得深思。
沒時間就醫
話說回來,在醫療資源相對豐富的平地或都會,民眾也非看病就毫無窒礙。除了醫事人力不足與一床難求等問題外,「時間」也是個重要變數。生病通常是生活上的「意外」,雖然員工可請病假,但普遍上萬一有人生病,很容易排人代理,因此病假多寡常列入人力規劃的必要考量。事實上,有少數公司或領時薪者,還有一請假就要扣錢的情形。
因此,上班族生了病不方便請假就醫,或者需請家人代看檢查結果,甚至領藥,或者只好在下班後或假日掛急診,都不算少見。孩童或老人家雖有時間就醫,但卻常需家人陪伴,後者時間調度的困難,幾乎就等同是自己生病。
或許是出於無奈,但輕症在下班後或假日掛急診,事實上是醫療資源的濫用。而門診就醫病人「缺席」的情形,因景氣低迷,有些人需花更多工夫為生活打拼,只怕會更嚴重。
然而,依據前述法院判例,此後醫師若無法再盱衡情勢,在就醫過程上給予病人某些通融;那麼,可能會有一些憾事發生,檢討責任,怪來怪去,或許病人最後也只能怪自己,為什麼要「生病」了吧!?這似乎是有點「殘忍」,但好官我自為之,誰還想管那麼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