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連江王氏祠堂落成 王偉中(台馬航運業)、周瑞國(北竿鄉長)受訪--福州晚報

  • 2013-01-12
大陸連江王氏祠堂落成。(圖:福州晚報張人峰/攝)

大陸連江王氏祠堂落成。(圖:福州晚報張人峰/攝)

2013-01-10大陸連江王氏祠堂落成,千餘王氏宗親同慶,兩岸「開閩王」裔孫共話血緣深情/來源: 福州晚報【記者趙錚豔/文 張人峰/攝】
大陸連江王氏祠堂落成
地處大陸連江縣黃岐半島中部的安凱鄉,與馬祖列島隔海相望。沿著蜿蜒的鄉間小道行駛,只見高塘村一座清代風格的建築在水泥民房的包圍中顯得氣勢宏偉。昨天,村裡鑼鼓喧天,鞭炮齊鳴,海峽兩岸“開閩王”王審知的裔孫千人同慶王氏祠堂落成。
兩岸王氏宗親共建宗祠
王氏祠堂建在王氏祖廳的宅基地上,占地1000多平方米。祠堂前後兩進,天井回廊,雕樑畫柱,重簷翹角,具有鮮明的清代建築風格。
“這是兩岸王氏宗親共同出資,經過長期籌畫,耗時將近一年建成的。”王氏一位宗長指著高懸在祠堂正廳梁上的一面匾額說,臺灣知名人士王金平在兩個多月前寫下“祖澤福邑”四個大字,當成王氏祠堂落成的賀禮。
說起王姓源流,要追溯到周朝。周靈王在位時,太子晉因直諫,被貶山西太原,當地人見是王族,稱作王家,後延用成姓,其後代多聚居山東琅琊和山西太原,形成琅琊王、太原王兩大王姓望族。閩王王審知就是琅琊王之後。
據史載,生於唐末的王審知入閩任節度使後,大力發展農業、文教、商業和外貿,福建出現“時和年豐,家給人足”,“千家燈火讀書夜,萬畝桑麻商旅途”的升平景象。他被八閩人民尊崇為“開閩王”、“八閩人祖”。王審知養有十二子,歷經千年繁衍,其後裔遍佈各地,尤以閩台兩地最多。
海峽那邊是故鄉
大陸連江高塘王氏的一世祖王超仕、王國仕是王審知的三十八世裔孫,兄弟二人自清康熙年間由福州下渡避禍遷徙至高塘,至今已有300多年。一些王氏子孫到海對岸的馬祖列島討生活,進而分散在臺灣地區。
王偉中的父親于1948年從高塘到了馬祖。“小時候,父親告訴我,‘木有本水有源,不能忘記自己的根在對岸。’”王偉中回憶,“那時,父親只能從海上向漁民探聽親人的消息。當父親得知他的兩個兄弟遭遇海難,恨自己無法回鄉,傷心痛哭”。
改革開放後,海峽兩岸有了來往,王偉中的父親迫不及待地回到家鄉探親。在父親的影響下,王偉中經常寫信與高塘的宗親聯繫。至今,他每逢出差經過福州,都要到村裡探望。王偉中說,就像當年他的父親一樣,他也經常對孩子講起往事,並在暑期帶孩子回鄉,把這份血脈親情傳遞下去。
“閩王信仰”連接鄉誼親情
如今,從黃岐到馬祖坐船隻需25分鐘,從馬祖到臺北也不過45分鐘時間。便利的交通條件使兩地宗親交流升溫。臺灣的王氏宗親每次返鄉探親,都會用相機記錄下故鄉變化的點點滴滴,帶回臺灣與當地的宗親分享。
據瞭解,王審知執政治閩29年,主張“甯做開門節度使,不做關門天子”。據文史資料記載,“他處猶干戈擾攘,而閩不知兵者亙二十九年”,這就是王審知治閩的政績。王審知在臺灣亦被尊為“閩台王”,可見兩岸王氏宗親心中有著深厚的文化認同。
“溯宗追源、飲水思源是中華文化重要的一部分,兩岸同宗同源,文化和血緣是割不斷的。”王偉中表示,王氏祠堂的落成將增加兩岸對同根同土的認同,“閩王信仰”成了連接兩岸同胞鄉誼、親情的橋樑和紐帶。隨著海峽兩岸交流越來越頻繁,兩岸的王氏宗親聯繫也會越來越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