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守自重、尊嚴 讓國軍重回榮耀--聯合報

  • 2013-08-20
【聯合報╱朱凱生/國防部前副部長(台北市)】2013.08.20 02:14 am
一個淡出軍旅的老兵,始終割捨不開榮辱與共的軍中袍澤之情,也難以拋掉惦記國軍重返榮耀之掛念。
誠然「榮譽」絕不會憑空而來,也不是單靠口號可以形塑,它要以「自重」與「尊嚴」為基礎所建構;畢竟,不能「自重」何來「尊嚴」?「尊嚴」未立,「榮譽」只是空談。至於「自重」與「尊嚴」的評量指標,端視於「骨氣」 與「道義」;衡量「骨氣」,著眼在「勇於承擔、知恥知病、痛改前非」,而審斷「道義」則聚焦「同舟共濟、悲憤一心、榮辱與共」,這是國軍處在當前困境必須建立的基本認知。
媒體報導,在洪仲丘先生出殯後的次日,陸軍舉行記者說明會,陸軍司令李翔宙上將表示:「洪仲丘弟兄走了,他已經放下了,洪媽媽或許也放下了;但陸軍絕對放不下,陸軍會坦誠地面對事實」;不久後,媒體揭露他提交書面申退,以示負責。而他所表示的「負責」,個人解讀,不單是對洪案,也是對陸軍、甚而國軍負責。此一作為,充分展現了他的「自重」與「尊嚴」,的確成為坊間與媒體的焦點,同時讓不少軍中與退伍袍澤給予高度肯定,並因而讓處在低迷氛圍的軍人,得到意外的鼓舞;這種勇氣與決心,本人也深感佩服與讚譽。
但另一則報導卻讓人不得不憂心。前不久三軍統帥巡視離島時,垂詢某位幹部「士氣狀況如何?」這位幹部回覆:「士氣完全不受影響」。假如這個回答僅是場面話,姑不細究;若是事實,就不得不讓人懷疑,國軍面對如此重挫,難道仍舊無動於衷?軍隊的榮譽感到那兒去了?除非是哀莫大於心死,或者「同舟共濟、悲憤一心、榮辱與共」都是空話,否則豈會無感?若當時的答覆是「有所影響,但我們可以克服,並重建軍譽」,才是展現共同承擔的覺悟與宣示決心與行動的意志,更是心理建設之根本要求!
停筆之前,語重心長的呼籲:「粉飾太平,只會更加沉淪敗壞;徹底覺悟,才能找回軍人本色」。沒有榮譽感之驅動,缺乏決心與行動,或蓄意扭曲事實,就是粉飾太平;堅守「自重與尊嚴」的態度,秉持「骨氣與道義」的規範,引領國軍重返榮耀,就是徹底覺悟。逆耳忠言,耿耿赤心,盼能產生拋磚引玉之效,讓國軍重振軍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