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0-27 11:21來源:東南網
東南網10月27日訊(海峽都市報記者廖明生通訊員黃水林文/圖)昨日,第二屆兩岸海峽客家烹飪大賽在大陸福建省龍岩縣所屬連城市拉開帷幕。為期兩天的比賽中,來自海峽兩岸28支代表隊的160多名高手,為大家獻上了一場客家美食的盛宴。
本次大賽由中國烹飪協會名廚專業委員會、龍巖市旅遊局、連城縣人民政府主辦,連城縣客家美食協會承辦,由中國烹飪大師、國家級評委、中國烹飪協會副會長、名廚委員會主任高炳義擔任總裁判長。
大賽分熱菜、涼菜、麵點三個比賽項目,設特金獎、金獎和銀獎等獎項,將評選出客家菜十大烹飪高手、客家十大金牌菜等。獲得特金獎的選手,還將被破格吸納為中國烹飪協會名廚專業委員會新星俱樂部會員。
佳餚:傳統菜式玩出多彩花樣
所謂客家菜,就是客家居住區域的傳統菜式。依地區不同,菜式略有差異,但都造型古樸,鄉土風貌明顯。
在東道主連城及永定、台灣馬祖等代表隊的美食展台上,精緻高雅的蘭花宴、藥膳兼濟的涮九品、色澤金黃的燈盞糕……數十道獨具特色的客家名宴、名菜、名小吃首先吸引了大家的目光。
“今天真的是開眼界了。沒想到,客家美食如此豐富多彩,把眼睛都看花了。”來自廈門的羅先生顧不得多說,拿著相機一路狂拍。
本屆烹飪大賽,選手來自台灣新竹、苗栗、馬祖、金門,廣東深圳、梅州,江西贛州,浙江寧波,省內福州、廈門、漳州、南平、石獅、寧化,及永定、上杭、連城當地等。
台灣苗栗代表隊雖然首次參賽,但派出的8名選手中有1名博士、1名碩士,還有2名在校的大學生,平均學歷可謂“獨占鰲頭”。他們烹飪的客家小炒、梅菜扣肉等傳統客家菜餚表現了台灣客家菜家常化、民間化的特點。
餘香:兩岸交流“醇厚”
客家菜講求“原汁原味”。在選料上講求野生家養的食物,用料以肉類為主,突出主料,烹調方法採用煮、煲、蒸和燉等居多,不破壞食物的營養與纖維;極少添加甚至不加過重過濃的佐料,一般用生薑熟蒜調味;膳食講究養生保健的效果,多用民間中草藥入菜。
和客家菜餚的“原汁原味”一樣,兩岸客家美食人之間的交流也“濃香醇厚”。
“此次烹飪大賽不但為兩岸烹飪選手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互動平台,也為海峽兩岸的文化交流和友好往來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希望通過烹飪大賽,加深我們和連城之間旅遊、經貿等多方位的合作。”代表隊領隊、台灣弘益國際集團執行長邱英治先生高興地表示,“等比賽結束後,大家都想在連城多住幾天,走走看看。”
廚師張應梅,來自全國唯一的“客家美食名鎮”連城縣新泉鎮。他在完成參賽作品“農家燜老番鴨”後說,“雖然這次準備的過程很辛苦,但組委會提供的這個平台,讓廚師們能切磋廚藝,無形中也提高了自己的技能。”
“同首屆相比,本次大賽的參賽隊伍和人數更多,評委更權威,獎項設置更合理。”大賽組委會副主任、連城縣客家美食協會會長王金明說。
第2屆兩岸海峽客家烹飪大賽 馬祖恭逢其盛--東南網
- 2013-10-28

左圖:台灣廚師將一塊肉切成2米多長 右圖:參賽作品“紅運當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