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商子弟金門求學 想家 另一種鄉愁 台商子弟跨海金門求學,有人看不懂繁體字,跟不上進度,再轉學回到大陸,有人則排名全班前三名,共同的問題是思念家人。教育部次長范巽綠昨實地訪視,關懷十五名「小留學生」的現況,希望他們廣為宣傳金門優良的教學環境,讓更多人前來就讀。 金門去年開放台商子弟就讀高、國中和小學,目前共有十五人,其中以金城國中七人最多。 這些大多來自廈門、泉州和東莞的學生,一開始對繁體字十分困擾,但普遍都能逐漸適應,大家對金門環境單純、教學設備充足,都表示比大陸好太多了。 就讀城中的魏文玲表示,大陸的學校也有安排電腦課,但因為學校設備不夠,都被跳著上英文和數學。 只要天候許可,幾乎每週五都搭乘定期航班回廈門,週日再返金上課的「金廈通勤生」張力揚同學,曾於美國就讀,國中的英文難不倒他,甚至還能當上「小老師」,指導同學正確發音。 保持全班前三名的張永昌同學則表示,他們在金門最大的問題是想念家人,像他就天天打電話,或用電腦發電子信件,向住在對岸的雙親報平安;張媽媽非常疼惜兒子,也經常從廈門搭船過來探視,雖是一水之隔,但感覺沒那麼遙遠。 范巽綠在縣府教育局長盧志輝和金中校長李光明、高職校長王添富、城中校長李再杭等人的陪同下,參觀台商子弟的宿舍和餐廳,肯定縣府的用心,希望在他們返回對岸廣為宣傳之後,今夏會有更多台商帶著子女到金門就讀。 對於各校建議基於更妥善照顧台商子弟,應增設輔導人員,或以替代役充任,范巽綠也十分重視,將優先研議解決。她並希望未來能補助學校增置視訊電話,讓他們可與家人面對面通話,求學情緒和學習效果更好。
台商子弟金門求學 想家 另一種鄉愁
- 2003-03-21